第716章 今朝竊爾國(第2/3頁)

“你不用這般緊張,坐。”李從璟笑了笑。

“謝殿下。”耶律敵烈立馬坐下去。

“今日叫你來,是想聽聽你對契丹軍事的見解。你向來都是軍國大臣,值此緊要時候,宰相大人也希望你能有所進言。”李從璟道。

李從璟說的這些話分量可是不輕,耶律敵烈心頭一震,竟然從李從璟的眼裏看出了期許之意,這讓他如飲雞血,再看耶律敏,對方也是頗有些期待的望著他,不禁更受鼓舞。

說到軍事,耶律敵烈是行家裏手,這些時日他雖忙著與唐將結交,為日後前程鋪路,但也不敢忘了本分,對契丹軍事格局——所謂格局,無外乎日後耶律敏與耶律德光如何劃分各自的軍事勢力,有過深入思考,這下見李從璟問題,忙整理好措辭,一一言說。

耶律敵烈雖然私心沉重,緊要關頭投靠了李從璟,但那只是德行問題,與才能無關,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極為出眾,要不然也不會早在耶律阿保機時便就是南院大王。耶律敵烈這一開腔,就說了半個多時辰。

他對耶律敏、耶律德光軍事勢力劃分的建議很明確:讓東據西。

耶律德光勢起黃龍府,東部是他的根基之地,也是契丹八部勢力較集中的地區,述律平影響力很大,耶律敏無需與之相爭,也爭不了。

爭不成東部,就爭西部。西部多是契丹建國後新據之地,教之東部,老貴族勢力有限,且耶律倍西征,沿途留有殘余兵馬,耶律敏正好收為己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耶律敏與耶律德光之爭,乃是契丹新興附唐勢力,與以契丹為本位的老貴族之爭。

又且,東部東臨渤海國,有外部壓力,而西部是黑車子室韋、韃靼部,契丹不打他們就好,他們斷然無力為非作歹。

最後,耶律敵烈總結道:“只要宰相大人控制西部,在大唐於儀坤州駐軍之後,便能與遼東安北營、渤海國,形成西、南、東三面,對耶律德光的合圍之勢,將其困在其中不得施展。耶律德光便是想要拓展勢力,也只能往北,而北地嚴寒,並無太多富裕地域,如此,耶律德光勢困力弱,自保尚且艱難,無復能與宰相大人相爭。”

李從璟將耶律敵烈誇贊了一番,引得對方大為振奮,這才道:“要控制西部,饒州必須納入囊中,又且饒州臨近西樓,可相互呼應,得饒州者得西樓,實為重中之重。”

耶律敏不太樂觀,“當日耶律德光答應你的條件時,唯獨提出饒州不獻,可見他對饒州的重視,這廂要他不覬覦饒州,只怕頗為艱難。”

李從璟笑了笑,“我自有辦法。”

說著,看了耶律敵烈一眼。

耶律敵烈不知李從璟是何意思,但這並不妨礙他大拜而呼:“殿下英明!”

耶律敵烈這等做派,讓李從璟不禁啞然失笑,“日後我王師南歸,國中還要多加倚重宣慰使,宰相大人的安危,可都交到你手上了。”

耶律敵烈心頭一震,心道原來這才是李從璟今日叫他來的主要用意。

“有勞宣慰使了。”耶律敏也轉身行禮。

耶律敵烈收殮心思,肅然道:“宰相大人言重,下官萬死不辭。”

至此,論調算是定下來。

耶律敏執掌權柄,自立山頭與耶律德光的皇權相爭,其它方面都好說,唯獨軍事上,耶律敏在契丹國中勢力太淺,她本事對軍事也不太通曉,實在難的很。

巧的是,就在李從璟為此事犯愁的時候,耶律敵烈率部來降,這一下可真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於是李從璟打定主意,讓耶律敵烈來輔佐耶律敏,幫她支撐起軍方的半邊天。

方才耶律敏與耶律敵烈的對答,實則是定下了耶律敵烈不去大唐,而是留在契丹輔佐耶律敏的事。

至於耶律敵烈的忠誠,李從璟倒是不擔心,因為他沒有選擇,也不可能再度投向耶律德光——投耶律德光,能得到的東西不會比現在更多,只會更少。最重要的,只要大唐強盛,耶律敵烈也不會自尋死路。

武事基調定下來之後,再說文事文臣。

這方面是李從璟不擔心的。

耶律敏治下的親唐派文臣,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契丹人,一部分是漢人。

前者由耶律敏自己牽頭,後者以康默記為首。

這就不得不說康默記此人。

與韓延徽、韓知古一樣,他也是早年被耶律阿保機從大唐邊境擄來,而後才幹被發覺,漸漸被耶律阿保機重用,成了朝堂重臣,漢官代表人物。與韓延徽不同的是,康默記沒有像前者一樣,忘了祖宗,全心全意做了耶律阿保機的狗。

如今大唐強勢復興,而康默記身在契丹未久,心中仍念家國,自然要站到親唐派的陣線上來。

契丹國中的漢官,幾乎都是被擄掠來而後量才使用的,如康默記這樣懷想故國的人,才是大多數,像韓延徽那等背宗忘祖之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