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帝國之軍威(第2/2頁)

至午後,契丹軍開始節節敗退,而盧龍軍得理不饒人,各部俱在戰鼓號令下加緊攻勢,遂漸成高歌猛進之勢。其中尤以許大膽率領的本部軍陣表現最為出眾,其部凸進契丹軍陣中一路狂進,殺得契丹軍陣旗倒人翻、陣腳大亂,耶律敵烈一連換了三位將領組織反攻,卻都被許大膽頂了回去。

李從璟評價許大膽:“挫敵破陣,如入無人之境,敗將奪勢,如同探囊取物,許大膽真乃虎將!”

與此同時,徐旌率領的本部馬軍,在左翼向契丹騎兵發起反沖鋒,在營地高處觀望的李從璟等人,只見馬軍陣轉如漩,一股股騎兵奔進、殺敵、錯陣、回轉、再又奮進,動如流水,往來不息,愈戰而水流愈厚愈強,竟有陰陽交替、彼此滋生之勢,直打的契丹軍捉襟見肘,應接不暇,幾乎都要懵了,這也引得李從璟贊嘆不已,謂左右曰:“進退交替如陰陽相生,陣轉銜接如颶風過崗,觀之使人如沐出風,徐旌深得騎戰之道也!”

徐旌所部與許大膽所部成相互呼應之勢,率先為全軍突破敵陣打開缺口,在他兩部的引領下,盧龍軍攻勢大成,如同脫韁之野馬,再也無可抵擋,無法撼動。

至黃昏,盧龍軍幾乎瓦解了契丹軍陣的守勢,縱然耶律敵烈多番補救,契丹軍陣也是難以為繼,眼看就要全面潰敗。

就在這時,契丹軍營中金鑼之聲大響,耶律敵烈終於下令收兵,隨即營中沖出許多生力軍來,掩護大軍回撤。

李從璟看了一眼天色,暮色將臨,也就罷了緊咬不放的心思,見好就收。

力戰一日的許大膽,踩上契丹亡卒的屍體,丟了盾、刀,在將旗下捶胸大吼。夕陽下,猛將的聲音讓時光都似頓了一頓。

另一邊,徐旌則是策馬在盧龍馬軍陣前來回奔馳,舉臂大吼,隨即盧龍馬軍將士,對著退卻的契丹敗卒背影齊聲高呼:“唐軍威武,唐軍威武!”

見此情景,杜千書神思飛揚,不停呢喃:“人才輩出,真是人才輩出啊!”

李從璟也是心懷大暢,他笑容欣慰,“我大唐帝國向來不缺人才,大爭之世更是為他們施展才華、展現風采提供了絕佳舞台,孤王要做的,不過是給他們一個揚名立萬、報效國家的機會罷了。”長舒一口氣,他笑容更醇厚了些,“英雄奪目,國之大幸也!”

杜千書看向李從璟,他不會忘記是誰給了這些英雄一展身手的機會。英雄逞強,風采固然讓人著迷,但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而不是失敗的那一方,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盧龍邊軍的精甲利刃、強弓勁弩,是建立在雄厚的財力與作院基礎上的,盧龍將士強健的體魄、嫻熟的陣戰技藝,是需要每日大魚大肉來維持的,盧龍全軍昂揚的士氣與為國奮戰的勇氣,是由帝國日復一日對他們的厚遇而來的……

沒有這些基礎,何來英雄?

而以上這些基礎,又哪裏離得開眼前這個人,多年來夙興夜寐、嘔心瀝血、堅持不懈的付出?

一場戰爭的勝利、一支強軍的誕生、一批名將的出現,又哪裏會是偶然呢?其背後,承載的是數也數不清、道也道不盡的血汗啊!

杜千書看著眼前這個氣定神閑,從不張揚自身功勞的年輕人,看到那一縷春來仍舊沒有黑回去的白發,不知為何,眼眶突然就濕潤起來。

而這時,在得勝的戰場上,盧龍將士軍陣嚴陣,齊聲高唱大唐軍曲。

落日熔金,烏雲合璧,沙場上血跡未幹,將士們金甲奪目。

“華夏自古出雄師,中國歷來為強邦!關西老秦軍,十年掃六合!漢武精騎三百萬,不破樓蘭誓不還!太宗開疆萬萬裏,大唐天威懾四夷!”

“看白起,為國滅敵逾百萬,一生征戰不訴難!看衛霍,踏破草原如漫步,不叫賊奴敢南顧!看薛禮,將軍三箭定天山,英姿卓絕美名傳!”

“將士百戰方為雄,馬革裹屍不改容!為國之盾護君民,為國之矛擊不臣!”

“護君民,擊不臣!漢唐雄風憑誰問!鐵骨錚錚!漢唐雄風憑誰問!鐵骨錚錚!”

“沙場秋點兵!沙場秋點兵!為國之盾護君民!為國之矛擊不臣!”

數萬唐軍甲士,聲震雲霄,如同天兵下凡。

那契丹士卒個個變了臉色,驚慌相顧,莫不心驚膽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