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天下未平,征戰不休(一)(第2/2頁)

“又且,為掠多資源,支撐戰事,大唐商人的財富定會引起雙方覬覦,到得那時,各家性命更是危如累卵。今,孤王親率盧龍軍出關北上,就是要以帝國軍威告訴契丹人,膽敢犯我大唐子民者,無論是誰,定叫他死無全屍!”

“帝國軍隊,由帝國子民組成,理應護衛帝國子民周全,軍隊若不能保全國家百姓,若不能為國家百姓出戰,便是再精銳善戰,與糞土何異,要之又有何用!”

眾將聞言,先是震驚,繼而無不握緊雙拳,目光熾烈。

同光之前,華夏內亂,國勢衰微,契丹乘勢而起,屢屢南侵,而邊境不能制。那些年,凡契丹馬蹄所到之處,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幾,被掠至草原為奴者不知凡幾,蝗蟲般的蠻賊過境,使得邊地十室九空,乃為人間慘事。

面對這般情況,邊軍有心殺賊,卻苦於自身實力,無力回天,如倒水溝軍堡周小全父子那樣的普通邊軍所經歷的慘事,盧龍九州不知道有多少,這其中的悲憤與慘痛,放到中原,不說能體會者有幾人,便是知曉的也沒幾個。

但今日,帝國卻能為保護國境外的帝國子民,興師出關,越境而戰,這其中的改變,豈非是天差地別?

盧龍軍原就是本地軍隊,將士幾乎都出自盧龍九州,他們今日是甲士,昔日卻是尋常百姓,李從璟所言種種,他們的體會自然更加深刻,此時諸將聽了李從璟一席話,豈能不感到揚眉吐氣,又豈能不鬥志昂揚!

諸將通紅的雙目,繃緊的身軀,使得帳中的空氣仿佛要燃燒起來。

李從璟站起身,負手而立,身如勁松,目光利如鷹、深似海,他對眼前的大唐好兒郎大聲道:“諸位,昨日,大唐的商人已踏足西樓,今日,我大唐的軍隊也將再度踏足西樓,待得明日,西樓將不再是契丹的西樓,而是我大唐的西樓!此番我大唐軍隊北上草原,將再度撤換契丹皇帝,孤王要爾等親自去告訴草原,告訴天下,哪怕契丹曾盛極一時,哪怕草原有萬萬裏,但這裏的主人,是唐人!”

諸將轟然抱拳道:“願隨殿下征戰草原,揚我國威!”

翌日,芙蓉鎮外,萬軍集結,祭旗出征。

陽光萬裏,春風正起,鐵甲戰陣一望無際。

點將台上,旌旗飄揚,在眾將軍之前,李從璟披甲執刀,肅立如山巒。

十一年前,李從璟初投軍旅,彼時他是一名小卒,在嚴密的鐵甲包裹中,在洪水般的軍陣中擡頭仰望,看見的是李存勖端立高台,鮮衣亮甲,揮斥方遒。彼時,李存勖在他眼中是那樣不可一世,仿佛能主宰世間萬物。

八年前,淇門建軍,自那之後,李從璟便成了點將台上的人。他面前的將士,也從三千人逐漸增多,成了一萬人、兩萬人、三萬人,乃至更多,多到他一眼看不過來。

這些年,他帶著他的軍隊,為國轉戰南北,似乎從未停歇。

這一次,他要再度出征草原。

李從璟告訴面前的將士:“人之所以強,在於屢敗對手,國之所以強,在於屢破敵軍。一個帝國的強大,一代盛世的建立,從來不曾和和氣氣,而必須在屍山血海中趟出一條道來。契丹國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打到他承認,耶律倍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那就將他從皇位上拉下來,契丹人忘了自己的臣子本分,爾等就去告訴他們,大唐的威嚴從來不容侵犯。”

“披上戰甲,拿起橫刀,背起弓箭,告訴草原人,唐人才是他們的主人!一次出征不能讓他們記住,那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總有一日,他們會從心底認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出征!”

“出征!”

“出征!”

萬千將士拳擊胸甲,齊聲高呼,聲震山河。

李從璟抽出長刀,在陽光下舉起,“出征!”

山河依舊,昊天親見,今日,甲士再出征,李從璟再出征。

征伐的路,仿佛沒有盡頭,從昨日到今日,從今日到明日。

天下未平,征戰不休。

余心之所向,雖九死尤未悔。

他是大唐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