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唯有淩雲多壯志,敢叫舊貌換新顏(一)(第2/3頁)

到了這步田地,即便是邊鎬不來示好,石敬瑭也會主動向趙王靠攏,勸說趙王與李從璟相爭,如今的局面,是他夢寐以求的,只有攀上趙王這棵樹,他才可能不被李從璟任意宰割。雖然這棵樹還太弱小了些,但石敬瑭沒有選擇,再者,假以時日,樹苗未必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有了趙王幫襯,石敬瑭覺得他未必不能真的出鎮河東。當然,石敬瑭不會坐等時機降臨,作為帝國勢力最大的幾個節度使之一,石敬瑭這些時日沒少聯絡其他節鎮,少不得達成一些聯盟。

匯聚眾藩之力,同時結交朝臣,扶持趙王,才能形成強大的勢力。有了諸藩鎮、朝臣的聲援,石敬瑭自認出鎮河東的把握更大了些。要知道,正因為河東位置關鍵,所以歷來都是皇親國戚出鎮,絕不會假以外人之手。

平心而論,舉國上下,除卻李從珂,還有誰比他更適合出鎮河東?至於李從珂……首鼠兩端之輩,既不投靠趙王,又不死心塌地跟隨李從璟,他還真以為能左右逢源?石敬瑭暗自毀謗:這廝就不是一個能成事的。

被石敬瑭寄以厚望的趙王,此時正在宮中與李嗣源一起論事。

“如此說來,石郎近來與你常有往來?”聽罷李從榮對石敬瑭的吹捧,李嗣源放下手中折子,看似無意的問了一句。

“石帥本就是自家人,這回伐蜀又立下赫赫戰功,孩兒當然要向其請教沙場之事,好在石帥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以這些時日來孩兒獲益匪淺。”李從榮情緒頗高,這廝近來愈發顯得精神旺盛,連帶著對軍政之事也上心不少,儼然有成為一代賢王的風範。

李嗣源“哦”了一聲,不緊不慢說了一句,“知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這很好。”

得了李嗣源的誇贊,李從榮更加高興,遂順勢道:“石帥這些年戰功赫赫,為帝國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且治理民政也頗得百姓稱頌,的確是不可多得的賢才。”說到這,頓了頓,偷瞧了一眼李嗣源的神色,“聽說父親有意讓他出鎮河東?”

“你從何處聽來?”李嗣源不動聲色。

“朝臣中不少人都這般說。”李從榮道,“依孩兒之見,石帥的確有擔此重任的才能。”

李嗣源又看向手中的折子,“軍國大事,哪有這般輕易決定的,許多事都要看宰相們的意見。”說到這,看了一眼天色,“時辰不早了,你回去吧。”

李從榮還想說什麽,但見李嗣源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手中的折子上,沒有聽他再說話的意思,只得悻悻退下。

李從榮走後,李嗣源忽然將手中折子重重丟到禦案上,臉色也陰沉下來。

李從璟與石敬瑭不合,李從榮近來有拉攏一些臣子自成一派的勢頭……如此種種,他豈能不知?

敬新磨聽到動靜,連忙過來查看情況,“陛下方才還好好的,這是怎麽了?可莫動氣,傷著了龍體,可叫臣子們著急。”

李嗣源冷哼一聲,臨了道:“召夏魯奇覲見。”

說罷從案牘中抽出一本折子,仔細閱讀起來,敬新磨一邊為李嗣源捶肩為他疏松身體,一邊瞄了那折子一眼,臉上隨即露出一絲笑意,只見那折子的落款儼然是劍南節度使。

“這小子膽子可真不小,竟然能使出這樣的計策來。”放下折子,李嗣源猶自品味著折子中的內容,臨了不忘感慨道。

忽然,李嗣源問敬新磨,“北漠草原,此時正該是最嚴寒的時節吧?”

“不僅是北漠草原,全天下此時都寒冷得緊呢。”敬新磨笑著答道。

倒是苦了這小子奔波勞累,李嗣源心道。隨即意識到自己方才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即對敬新磨怒目而視,“就你知道得多!”

敬新磨訕笑不已,不過他本是個機靈的性子,怎會為此難住,連忙道:“陛下這是記掛秦王,關心則亂,秦王若是知曉陛下的心思,也會感念的。”

李嗣源又冷哼了一聲,不過卻明顯沒了生氣的意思,笑罵道:“就你這張嘴會說!”

不久夏魯奇到了。

見禮之後,李嗣源直入正題,“朕日前聽聞,愛卿有位千金,很是賢淑,如今正到了婚嫁的年紀,不知可曾許配人家了?”

夏魯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李嗣源怎麽突然問起這茬來,難不成皇帝還有做媒的愛好?之前沒聽說啊!

“的確是有,不敢勞陛下垂詢,還未許配人家。”夏魯奇暗暗納悶,心道我小女兒還不到十四歲,哪有這麽快婚配?

李嗣源點點頭,笑容愈發和善了些,“愛卿為國操勞大半生,於國有大功,前番平定蜀中之亂,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你我君臣不必這般生疏。”說罷,見夏魯奇愈發迷惑了,這才呵呵笑道:“朕欲與愛卿結為兒女親家,不知愛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