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驚濤初起劍南道,諸侯掀起百丈浪(七)(第2/3頁)

莫離言辭懇切,“如今,大帥平定逆賊李紹斌、孟知祥,聲望震動天下,一時無人能爭鋒分毫,假以時日,大帥歸朝之後入主東宮,就更無一人敢觸龍顏,到得那時,天下藩帥豈不再無翻身之地?”

“今時伐蜀雖成,但大帥一日不歸朝受封,此輩便還有一日機會,如若此時此輩不在兩川動些手腳,打擊大帥之聲望,或是更進一步,利用兩川之亂,將大帥束縛在蜀中,騰出時機來讓旁人去建功立業,往後他們拿什麽與大帥相爭?”

“而這正好被徐知誥、耶律倍所利用,只要吳國、契丹伐蜀之時大帥不能親臨前線,換了資歷、威望、才能、經驗都相差萬裏的宋王、趙王,上不能得才華橫溢之幕僚參贊軍機,下不能得桀驁難馴之藩軍言聽計從,彼時,以徐知誥、耶律倍之智慧,以吳國養精蓄銳多年之底蘊,以契丹精騎韜光養晦多時之戾氣,他們又如何能相與抗爭?換作離是徐知誥、耶律倍,也不會懼怕宋王、趙王分毫!”

“大帥!”莫離見李從璟面色難看,連忙伏地而拜,眼中幾乎淌下淚來,“徐知誥此人如何,大帥早有所知。與契丹聯手,重金招募軍隊、殺手以亂蜀中,與帝國藩鎮密謀,扶持、利用其他皇子攪弄朝堂風雲,與大帥爭權奪利,此等手筆他並非不能為之啊,請大帥三思!”

這番話委實太驚人了些,也太沉重了些,李從璟一時無言。

他起身離開座位,走到窗前,本想打開窗戶透口氣,手剛伸出來碰到窗欞,又怕寒風冷著了莫離,一時間思及莫離方才的話,心中萬千念頭湧過,竟然覺得有些心亂如麻,伸出的手臂就這麽僵直在半空。

莫離的話還只是推測,並沒有實證來佐證他的觀點,但李從璟知道莫離所說的這些,極有可能就是蜀中動亂的真相。

只有這個真相,能解釋所有疑點。

若事實果真如此,那當如何?

良久,李從璟轉過身來,發現莫離還拜倒在地上,連忙上前去將他扶起來,嘆息道:“何必如此,縱你所言之事都是事實,也無需這番模樣。”

“大帥不怪罪離?”莫離顯得有些驚訝。

“怪罪你甚麽?怪罪你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李從璟搖搖頭,苦笑道:“若是窗戶紙一直都在那裏,若是它注定要被捅破,由誰去做這件事,又有甚麽關系?”

莫離低頭默然了片刻,忽然道:“蜀中諸番動亂早已陸續上奏朝廷,依離所推測,不出三日,朝堂上必有大動靜傳來。”他又低頭沉默了下來,這回沉默的更久,擡頭時他看著李從璟,“李哥兒,你可準備好了?”

“如若那就是事實,該來的注定會來,我又有何懼?”李從璟的眼神中雖然有些傷痛,但豁達之意不言而喻,“莫哥兒不必為我憂心。”

“李哥兒……我……”莫離一句話沒說出口,又劇烈咳嗽起來。

李從璟露出一絲笑意,“你不必自責,徐知誥能完成這樣的布局,不怪你我沒能及早發現,誰叫你我彼時都一心撲在伐蜀之事上?此番讓他有機可乘,姑且讓他得意兩日,來日方長,你我有的是時候對付他。”

莫離好歹止住咳,換了口氣,他聲音嘶啞道:“天下大爭這盤棋,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了。”

“也是最精彩的時候。”

……

李從璟不願讓莫離在病中依舊太過勞神,兩人談完這個主要話題之後,李從璟便讓他好生歇著,自個兒起身離開。

出門的時候李從璟一直在思索方才的對話,以及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如果說李從璟果真不得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留在蜀中,那麽徐知誥給他造成的這個麻煩,恐怕是他自淇門建軍以來遇到的最大艱難了。

因為一直在思索這些事,直到孟松柏舉起大傘的時候,李從璟才回過神來,氤氳的燈火中,雪花飄飄,一直到燈火深處,方漸漸淡薄了蹤影。

下雪了。

“成都也會下雪?”李從璟微微怔了怔,不自覺停下腳步,擡頭向夜空望去,彼處還是一片漆黑,什麽都看不見。

夜不太深也不太靜,李從璟卻忽然很想念一個人,一個不遠千裏孤身去往北漠草原的人,那個總是氣息沉靜如同遺世獨立,卻也偶爾暴躁狂野的女子。

是她走了一趟金陵,埋下了一顆種子,才讓軍情處能很快在金陵探查出吳國參與到了擾亂蜀中的事情上來,也是她的千裏北上,在草原大雪中獨自行走,最終揭開了契丹與吳國聯手密謀的面紗。

然而,無論是當日李從璟與她河亭告別,還是之後她毅然南下金陵,又決然北上西樓,她都從未說過一句話。

也許,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她在洛陽,最先察覺到了那絲雲波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