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一朝功成萬民頌,十年奔波何時休(第2/2頁)

給朝廷報捷是戰後頭等大事,這件事做完之後,李從璟召集了眾將、官吏舉行會議,不同於之前的軍議,這次開會卻是要統籌布置接下來的兩川軍政要務。

隨著成都到手,西川底定,王師的身份便由征戰之師變成了駐守之師——至少短期內如此,各地軍政事務都要相應轉換,大軍的物資供應不必再從後方轉運,而要就地供給,隨行文官們要接手地方事務,將戰時秩序恢復到正常秩序,其中涉及一系列官吏任命、駐軍分派、重組地方防務的事,可謂千頭萬緒。

不同於郭崇韜伐蜀,彼時大軍進展神速,遠超朝廷預料,故而蜀國已降了,而朝廷用來出任西川節度使的人還在原有崗位上,這回王師進軍兩川,配套的官吏都隨行在側,戰後如何接收地方權柄,事先也都有過大致綱領,所以當下分派起來並不難。

這就是早作籌謀的好處了。

各項事務若是進展順利,兩川各地今年還能過個好年。

李從璟、馮道至此有了明確分工,前者主軍事,後者主民政,各自都帶有一幫班底,做起事也就事半功倍——當然,分工不分家,兩個班子還得緊密合作,別的姑且不言,李從璟仍舊是統領兩川事務的那個人。

饒是戰後各項事務的安排,在離開洛陽前就有過謀劃,今日這場會議還是持續到了半夜,李從璟給與會諸人提供了一頓便飯之後,大夥也就各自散了。

“大帥可知今兒是什麽時節?”眼看子時已過,還留在堂中的莫離忽然問李從璟。

“什麽時節?”李從璟很快反應過來,“冬至?”

“的確是冬至。”莫離頷首,眼神悠遠,“白露戰事起,冬至兩川定,伐蜀之役歷經了三月半。”

“如此說來,我比郭崇韜要慢了一個月。”李從璟笑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境遇不同,強相比較並無意義。”莫離搖頭,其實真論起來這場戰爭並不止進行了三個半月,畢竟白露之日靜難軍已經抵達了劍門關。

“大帥還記得當日馳援渤海、鏖戰契丹、兵進西樓,最終將契丹國勢打落的戰事,用了多久嗎?”莫離又問。

“最後一戰半載有余。”回想起當年以一地戰一國的壯舉,李從璟有些感慨,時間過得太快了,往年之事還歷歷在目,如今卻早已換了戰場,“不過要真論起來,同光二年你我就已開始了針對契丹的戰爭。”

“聞聽吳國有意伐楚,依照這個勢頭,或許他日進軍江南,進展能更快些?”莫離笑道。

這只是句玩笑話,李從璟搖搖頭一笑置之,比起耶律阿保機、高季興、孟知祥等人,徐知誥才是他最大的敵人,吳國也是他最強勁的對手,攻伐江南不是那麽容易的。

兩人閑談半晌,莫離將話題轉回到西川之事上來,問李從璟:“兩川主要州縣的官吏,朝廷大體都有了主張,唯獨兩川節度使的人選之前並未定下來,不知將由何人出任此職?”

“不比同光年間,如今兩川節度使地位微妙,不再是一塊香饃饃,不僅朝廷對此感到為難,恐怕也沒人真願出鎮兩川。朝廷削藩,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但朝廷也不能驟然抹去這個官職,我離開洛陽的時候此事尚未有定論,也不知如今父親拿定了主意沒有。”李從璟聳了聳肩,表示不能為莫離解答這個疑惑。

莫離也不打算深思,這本也不是他該深思的問題,“比起兩川節度使的難以確定,離倒是更想知道大軍何時班師,也不知今年還能否趕得上回洛陽過年。”

“禁軍不會駐守兩川,藩鎮軍更不會,不將兩川地方守備軍重組起來,恐怕你我難以脫身。再者,有了孟知祥的前車之鑒,此番必要加強了對兩川的控制,我才能回去交差。”說起這茬,李從璟對年內能回洛陽不抱任何期望。

兩人言談至此,莫離正打算告辭的時候,去追殺孟知祥的郭威回來了。

“先前玄武城一役後,郭威在漢州追擊孟知祥沒有成功,一直頗為惱恨,也不知他這回得手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