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英雄遲暮未必恨,寒冬不耐早驅秋(一)(第2/3頁)

建造巢車望樓姑且好說,由工匠在營中建造即可,然而在城墻外修築土山時,因為距離城墻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弓箭射程,故而幾乎無時不戰。

成都城建在毗江兩條支流交匯處的西北河岸,幾乎可以說是三面環水,故而王師抵達成都之後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截斷了毗江兩條支流,在東、南、西三面填充河道,同時,在毗江上遊修水壩以蓄水,挖河道以通城池,待得需要的時候便引水去淹成都城。

李從璟到達成都時,先行一步趕來的大軍正在莫離安排下,對各項工事齊頭並進,是以成都城外喧囂震天。

在百戰軍紮營的時候,李從璟帶了孟平並及參謀處眾幕僚,和莫離一道策馬出營,觀察成都城防。

“引水灌城需得一個先決條件,那便是水面要比城腳高,毗江在這方面的條件問題不大,然則一旦引水灌城,則城中百姓必然遭受大災,不知孟知祥是吃準了我等不會行此有害朝廷恩福的事,還是的確兵力不足,我部將士截江修壩也開始了半日,成都城中並無兵馬前來阻攔。”莫離道。

李從璟凝神望著城頭,一時沒有對此事有任何指導意見。

半晌,他道:“眼下將入冬月,戰事需得及早結束,但對成都戰事的準備,卻得大開大合,往鏖戰的方向去做。無論是修建土山高樓,築壩挖掘地道,還是建造海量的投石車,都不需要吝嗇手筆。無論何種手段,或許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卻是個累及漸進的過程,日復一日消耗掉成都的防備力量,只到成都堅持不住為止。”

莫離點點頭,繼而笑道:“其實成都兵力已然不多,且多半是新卒,即便是采用日日蟻附的戰術,離也有信心在旬月之內將其攻克。”

李從璟來了精神,“聽軍師此言,似是另有奇策?”

“奇策談不上,心得卻有一些。”莫離搖動折扇,高深莫測的樣子。

“願聞其詳。”李從璟道。

“以我王師戰力,攜大勝之威,做最後一戰,必是士氣如虹,攻勢如電,以彼殘兵敗將,按理說頂多支撐半月。然則如此一來將士傷亡亦會頗大,且存在一個變數。”莫離道。

“何為變數?”李從璟問。

“民心。”莫離道。

李從璟點頭,“孟知祥如今之所以還能負隅頑抗,皆因其素得民心,成都軍民願為其所用。東陽一戰,賊軍將士近乎全部戰死,可見一斑。”

“得民心,故而能全民皆兵,成都賊軍雖然不多,若是孟老賊能城中許多青壯效命,則仍能踞城頑抗。”莫離道,“且得民心愈多,成都便能支撐愈久,若其得民心到了一定程度,成都能守下來也說不定。”

“這的確可稱為一大變數。”李從璟頷首,“故而要破成都城,先要離散成都民心。”

“不錯。”莫離道。

李從璟叫來馮道,問道:“軍師言,要破城池,先破人心,不知人心可破否?”

“大帥放心,賊人民心已破矣。”馮道信心十足,“自得了大帥軍令,某與齊己大師星夜揭開了早先在西川的布置,到得今日,西川各地僧人早已聯合軍情處,利用佛門在百姓中的影響力,將孟賊罪狀與叛國不義之舉昭告民眾。再加之王師入蜀以來,軍紀嚴明,於民秋毫無犯,多日來,各地百姓奔走相告,一傳十十傳百,大帥來的路上豈沒能無所發現?”

李從璟笑道:“各處百姓看王師的眼神,的確有些不同了,也曾碰到過一股百姓在軍前俯首,贊頌王師攻伐不臣之義舉的。”

“此即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也。成都城外尚且故此,成都城內乃是此番計策實施之關鍵,此時某雖未入城親眼看見,卻也知曉成都城內必已‘人心惶惶’。”馮道堅定道,“東陽的賊軍死戰,已成明日黃花矣。”

李從璟點點頭,轉而笑對莫離道:“如此情況,軍師可還滿意?”

“民心已離,固然好事,然尚且不夠。”莫離道。

“還當如何?”李從璟問。

“離其心之外,還得絕其望。”莫離道。

“何謂絕其望?”李從璟追問。

“遣偏師,奪益州其他縣鎮,傳檄西川各地,令州縣離棄賊人效忠朝廷。”莫離擲地有聲。

“如是,則成都不僅成為一座孤城,更是成為一處絕境!軍師端得是好計策!”李從璟撫掌而贊,而後看向第五姑娘,“西川州縣,可會效忠朝廷?”

“自然會。”第五想也不想。

“何以如此肯定?”李從璟問。

“老賊大勢已去,如此被圍孤城,誰願為其陪葬?他人在成都,或可令成都軍民力戰,然則今時今日,其令已無法通行西川其他州縣,且西川其他州縣軍力薄弱,與其隨其赴死,何不順大義效忠朝廷,保全身家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