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莫離巧思獻三策,三城戰事起異變(二)(第2/2頁)

蘇願的聲音極具蠱惑力,讓聞者莫不精神一振,廳中諸人細思之下,莫不覺得大為有理。

只要成都能再堅守兩月,撐到寒冬,那局勢真會扭轉也說不定。到得那時,吳國出兵楚地必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西川沒有徹底敗亡,一切便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從議事廳出來的時候,天空陰沉沉的,孟知祥很期盼上天再降下一場連綿大雨來,大雨天氣總是不適合作戰的,現在對西川來說,時間就是一切,撐到寒冬、進一步撐到來年開春,西川就有翻盤的可能。

孟知祥從未認為西川已沒有希望,在他看來,只要他還沒死,他的大業就不會消亡,無論眼前形勢如何艱難,都不過是上天對人事的考驗罷了,這天下的大功業,有哪一樣是容易的?

至於前些時候兵敗玄武城、狼狽逃竄的陰霾,早已一掃而空,現在孟知祥依舊鬥志昂揚。至於孟延意失蹤的事,孟知祥雖然感到痛心,卻完全沒有因此而亂了心神。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孟知祥半分也不懼怕艱難,在重重重壓之下,他現在的心境有些微妙,他甚至隱隱有些期待更多的艱難出現,因為考驗越大收獲必定越大,而越是境遇艱難便越是能展露他的手段。

孟知祥甚至相信,眼下他對艱難困苦的應對,在艱難困苦面前展露出來的手段,必然會成為他日後引以為傲的資本,當大業成功的時候,如今的這些事跡也必將成為一個個傳說,供世人傳頌,在青史留名,令後人瞻仰。

那是何等的風流!

每每念及於此,孟知祥便覺得鬥志昂揚,這也是他近來日理萬機卻愈發精神抖擻的原因。

時艱每念出師表,日暮如聞梁父吟。

大丈夫當披荊斬棘,涉大河、越險峰、克時艱,百轉千回,雖鮮血裹衣而不改其志,而後立於群山之巔,展雙臂迎旭日,如此方不負此生風流!

男兒不遂平生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孟知祥已六十有余,如今再不全力一搏,此生將再無大鵬展翅的機會,在後世的史書中,他也無法與朱溫、李存勖站在同一高度,這對心懷大志者而言,是何等的遺憾!

成都城外,孟知祥站在了千名甲士身前,這是成都援助東陽的最後一批將士了。

孟知祥現在無法親臨東陽,但他給了東陽西川最精銳的戰兵,最驍勇的領兵將領,以此來激勵東陽與成都共存亡。

孟知祥一揮手,便有軍士為這千名甲士手中的碗裏倒滿烈酒,他舉起酒碗,高聲道:“諸位將士,爾等都是西川最好的戰士,有爾等守衛東陽,本帥本不用多言,好男兒理當縱橫沙場,斬敵酋、飲烈酒、馬上取功名。”

“西川戰局不容掉以輕心,本帥也不打算瞞騙爾等,東陽之戰必定艱難。然則你我生為西川人死為西川鬼,本當同心同德、共進共退,本帥別的不敢跟你們保證,只一條,若是爾等戰死沙場,爾等的父母妻兒必定一生衣食無憂!若是本帥沒有做到這一條,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本帥也如爾等一樣,戰死在了沙場!”

面對情緒激昂的千名將士,孟知祥手中的酒碗舉得更高了些,他的手臂似乎也更加有力了些,“同生死,共存亡,共度時艱,生死兩不負!”

“同生死,共存亡,共度時艱,生死兩不負!”千名將士齊聲高呼,紛紛仰脖,飲盡碗中烈酒,而後摔碗立志。

孟知祥眼神灼灼的看向孟思恭,“將軍,東陽便托付爾等之手了,自今之後,本帥必當日夜相望,靜候佳音!”

“大帥放心,我等去了!”孟思恭凜然抱拳,動作利落的翻身上馬,帶著千名甲士踏上大道,頭也不回趕赴東陽。

孟知祥登上城頭,目送長蛇般的隊伍在官道上漸行漸遠。

烏雲遮天,山林如海,這支出征的軍隊壯懷激烈,又帶著無盡的悲壯。

孟知祥看著這支軍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業在波濤洶湧的海上乘風破浪。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孟知祥擡起頭,目光在陰沉的天空下顯得堅定而銳利,仿佛在向天地宣告:我不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