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名將風采今勝昔,誰在馬上稱豪傑(六)(第2/3頁)

他放眼四望,曠野一片沉靜,今夜月暗星隱,遠處一團墨黑。

距離他淇門建軍,如今已過去八年了,南方仍是諸侯割據之局,李從璟不由得問自己:這天下何時才能真正平定,這戰爭何時才能畫上句號?還是說,戰爭注定將永無休止?

孟松柏見李從璟沒有去歇息的意思,還以為他在擔心梓州戰事,便勸道:“西川賊軍大敗而退,東川沒了外援,且不論李紹斌還有無戰心,東川兵將也不會再有頑抗意志,軍師那邊拿下梓州只是旬日之事,大帥不必太過掛懷。”

李從璟笑了笑,“梓州有軍師和李紹城主持戰局,足夠吃下李紹斌了。”

聽懂李從璟話裏的意思,孟松柏好奇道:“大帥不打算回梓州,不打算去見見李紹斌了?”

“一座注定馬上被攻克的城池,一個注定行將滅亡的人,有什麽好見的?”李從璟淡淡說了一句,轉身走下城樓,“去看看林英。”

“是。”孟松柏聞言心頭一動,趕緊跟上。

自荊南一役,林英被貶為走卒,李從璟幾乎沒有再提起過他,孟松柏之前還以為李從璟已經將他遺忘,如今聽到李從璟說要去看望林英,孟松柏既為林英感到高興,也為李從璟的重情而感動。

只是,希望林英能夠挺過去,不要死在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裏。

……

回頭望了一眼峰巒疊嶂的龍門山,亂軍中的孟知祥悲上心頭。他知道,這座大山自此時起,不再屬於他了。這座西川的門戶屏障,終究還是易了手。

前日才進的山,今日又出了山,這兩日的遭遇,讓孟知祥疲於應對而又應接不暇。然而他也知道,事實比這座大山還要有分量,縱然壓在心口讓人喘不過氣,卻容不得他不接受。

回想起今日之敗,孟知祥直覺若夢。

他是在午前趕到玄武城外的,他與李從璟面對面的交手,也是從那一刻開始。他采用了最合適的戰法,收縮陣型,聚攏散兵,想要蓄力再戰,他有最忠誠敢戰的部曲,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將身先士卒、殊死反擊,他本以為他已經握住了足夠的籌碼,就算不能一戰而勝,也能將李從璟拖在玄武城,將對方耗死在這裏。

但兩軍交戰,不到兩個時辰,孟知祥便知道他錯了。

親眼看到朝廷王師的攻勢,他忽然理解了,為何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會半月不能攻破只有百戰軍駐守,且城池殘破的玄武城。

那一刻他也明白了,為何王暉、李肇有兩萬大軍,卻守不住地勢險要的劍州城。他甚至很能理解李紹斌,理解李紹斌為何不願固守閬州,而是在朝廷王師趕到之前,便撤離閬州直接回到梓州固守待援。

若朝廷王師僅是士卒精悍,六科技藝嫻熟,軍陣戰法有序,將校敢戰敢死,軍士士氣高昂,孟知祥自信西川精兵並不會輸給王師多少,臨戰之時,有他親自坐鎮,多得是尋覓戰機,戰而勝之的機會。

但事實並非如此。

朝廷王師戰力的突出,不僅是以上這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軍備。

孟知祥並不知道“武裝到牙齒”這個概念,當然,當世也不可能有軍隊真正武裝到牙齒,但若是用此來突出禁軍軍備的優良,則深得其韻。

精良戰甲的裝備比例,威力巨大勁弩的數量,騎兵的數量與配置,戰馬品種的優良性,甚至是每名騎兵攜帶的弩具,步卒隨身小型弩的裝備比例,盾牌、短刃等等軍備的裝備率,都甩了西川軍幾條街。

西川軍的戰敗,不是敗在將士不夠驍勇善戰,而是敗在軍備的差距上。

換言之,西川軍的失敗,是西川物力與帝國物力的差距造成的。

尤其是這種硬碰硬的正面交戰,最能直接體現軍備差距對戰爭勝負的左右。

如果李從璟在這裏,就會告訴孟知祥,這是“綜合國力”的差距。

戰爭,尤其是正面戰爭,在奇謀、戰略沒有差距的情況下,比拼的就是國力。

以一地戰一國?

孟知祥以前以為,依仗蜀地山川之險,三萬精銳之士的悍勇敢戰、齊心協力,以及當年郭崇韜伐蜀時留下的軍備、弩具,蜀中有很大把握戰勝遠道而來的朝廷王師。

當年李從璟在幽州,以盧龍一地之力對戰契丹一國之力,不就贏了麽?

是的,無論旁人怎麽認為,孟知祥之所以認為蜀中能戰勝朝廷,就是因為有李從璟的“前車之鑒”。

但是現在,孟知祥突然發現,他似乎忽略了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些東西。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極具諷刺含義的詞:邯鄲學步。

在那一瞬間,孟知祥忽然覺得,自己跟一頭蠢驢並無太大差別。

然而眼前的形勢,讓有所醒悟的孟知祥,沒有時間反思問題,糾正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