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名將風采今勝昔,誰在馬上稱豪傑(三)(第2/2頁)

在黑袍黑甲的李從璟面前,西川軍中幾乎無人能擋其腳步片刻。

王師中,上有高行周、郭威、夏魯奇等老將,下有史彥超、符彥琳、石重貴等新秀,這些人莫不驍勇善戰,都可謂一時之選,有他們帶頭沖鋒,加之戰局又有利,王師殺敵破陣如同飲水。

但在眾將中,要說奮不顧身、悍勇可畏之人,卻不是這些大將、小校,而是李從珂、石敬瑭兩人。

其中尤以石敬瑭最為悍不畏死。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此戰只能勝、不能敗。

此戰若是勝了,姑且不說李從璟願意分多少軍功給他,最起碼不至於太過難看,他也還能保有一線東山再起的希望;若是此戰敗了,李從璟卻是鐵定會拿他開刀,屆時打落谷底都只憑李從璟一句話。

而且有了劍州之敗,到時李從璟便是要問罪於他,也不會再有人再有理由為他求情。

雖說勝了也只有一線希望,石敬瑭卻不得不將性命都賭上。因而在各部之中,他率領的本部人馬,是最悍勇也是最不計傷亡的。

甚至是傷亡最大的。但事到如今,棄車保帥,也是無奈之舉。

激戰雖只兩個時辰,玄武城外,已是血流漂櫓,橫屍遍地。

出現如此慘烈之象的原因,是因為西川軍已近乎全面潰敗。東門已無西川軍,所部或者戰死,或者投降。南北面的西川軍,已潰敗近半。

勉強還能穩住陣腳的,是西門外的數千西川兵將。因其是最後陣地,故而尚有一些殘力。

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三人,此時也都在西門外匯集。

只不過事到如今,任誰都看得出來,西川軍大勢已去。

也虧得是三將所領的是西川軍精銳,若是尋常部曲,此時只怕早已四散潰逃,不成模樣。

出人意料的是,李仁罕抵死不願撤退。不僅不願撤退,反而親自上陣,奮戰在前,竟似不惜殺身成仁,也要做這無意義之舉。

李從璟見大勢已定,正組織人手燒掉西川營地,忽的,異變陡生。

西面突兀出現一支西川大軍,以滾雷之勢奔赴而來。

最先發現這支西川軍的,是郭威所部。郭威找到帥旗,親自來向李從璟稟報異變。

“大帥,恐是老賊孟知祥到了!”銀甲白槍的郭威勒住馬韁繩的時候,長槍鋒刃仍在滴血。

“來得倒也及時!”李從璟止住了奔戰的腳步,卻是冷笑一聲,絲毫不以為意。

“此賊端得是狡猾,事先我軍斥候竟無探報傳回,眼下老賊已近在十裏!大帥,末將等何以迎敵?”郭威問這話時,神情間有躍躍欲試之色。

“孟知祥來的及時,兵馬也有萬人上下,若是令其與李仁罕部合力,則兵力還勝過我軍,乍一看來,的確頗有陣勢。”不是看起來頗有陣勢,是的確很有威脅,但李從璟仍舊沒有半分緊張之態,反倒顯得胸有成竹。

他的確胸有成竹。

此番孟知祥馳援玄武城,在路上只用了四日時間,行軍可謂極快,不僅如此,因他是秘密離開成都,軍隊也是秘密調度,當旁人發現孟知祥已不在成都時,他其實已經離開成都近百裏。

這個“旁人”,就包括軍情處。

雖然軍情處這次動用了“飛鴿傳書”,但也沒有爭取到多少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在李從璟得到軍情處的匯報後,即便是當時立即發軍馳援玄武城,在時間上也跟孟知祥不相上下。

因為成都距離玄武縣,本身就只有兩百余裏的路程。

彼時,李從璟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意識到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李從璟是否立即發軍了?

的確如此。

不僅是立即發軍,而且馳援部曲,也早已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這就省去部曲的準備時間。

因為馳援玄武縣,本就是已定之策,李從璟要等的,不過是一個時機。

原本,若是孟知祥不立即馳援玄武縣,李從璟也許會再等上兩日,但既然孟知祥已經來援,李從璟就不得不提前行動,以求趕在孟知祥前面抵達玄武縣。

孟知祥之所以秘密離開成都,秘密調動軍隊,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兩日左右的時間。而事實上,他也的確爭取到了這個時間,並且迫使李從璟不得不提早行動。

但李從璟也趕在孟知祥前面到了玄武城。

雖然只早了一兩個時辰。

也就是這一兩個時辰,讓李從璟打開了局面,占據了主動。

問題是,李仁罕應該知道孟知祥的行蹤,他為何就沒能堅持住這兩個時辰?

答案很簡單,因為李仁罕並不知道李從璟會來。等他知道的時候,哪怕明知孟知祥即將來援,他也控制不住戰場局面。

李從璟看著郭威,認真道:“敵我雙方戰至此處,謀略已經用盡,算計也再無用武之地。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方面的較量上,我等並未輸給孟知祥。而接下來決定此戰勝負的,是兩軍戰力實打實的比拼。郭將軍,狹路相逢勇者勝,今日奮戰於此的,都是我大唐王師之精銳,你可有殊死一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