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劍南快縱馬,橫刀冷鍛甲(五)(第2/2頁)

李從璟到張村的時候,秋雨綿綿。

煙雨朦朧,嘉陵江兩岸都籠罩在雨幕中,甲士們在雨中渡橋而過,車轔馬嘶。李從璟駐馬在河橋旁,雨水敲在鐵甲上,劈啪作響,匯集成流。張村隱藏在山巒中,望不能見。

孟平聞聽李從璟到了,遣人來匯報最新斥候探報。

昨日孟平在張村與李紹斌前鋒一戰,沒怎麽費力便大獲全勝,這份戰報李從璟昨日便已收到,他也沒多作評論,尋常事而已。今日的斥候探報,說的是李紹斌主力的動向。不出桑維翰所料,李紹斌行軍緩慢,距離張村尚有一日路程。

此時已是午後,李從璟沒在河岸多作停留,驅馬去了張村。

孟平諸將,冒雨在村外迎候。

李從璟觀望了村外的戰場。距離昨日一戰,還未過去十二個時辰,但是現在,在茫茫大雨中,已經看不見半點這裏曾為戰場的痕跡。目光所及,只不過是一片在雨中變得泥濘的平地而已。若說這裏有什麽特別的敵方,就是亂了些,莊稼都碾碎了,農田都被踏壞了,野草也都不成樣子。

“這場雨下得不是時候。”虎衛軍都指揮使王思同搖頭感嘆了一句。

李從璟自然理解他的意思。下雨天都是不適合作戰的,尤其是大雨天氣。

李從璟回頭問莫離:“大雨要持續到什麽時候?”他知道莫離識得天象。

莫離披著蓑衣,這樣的天氣他也沒法再搖扇子,“明日天明前,應該會停。”

李從璟點點頭,回身去村中,“讓李紹斌再多睡一個安穩覺也無妨。”

原本,李從璟準備今夜就去奔襲李紹斌,如今大雨滂沱、地面濕軟,並不利於馬軍大規模作戰。

村莊變成了軍營,甲士穿梭,騎兵縱橫,一派金鐵之氣。

在“帥帳”中,李從璟讓人打開了軍情處繪制的地圖,諸將開始軍議。

桑維翰提議,今夜冒雨夜襲李紹斌。

理由是雨天更能影藏行蹤,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並且舉出同光元年李嗣源突襲鄆州的例子。

李從璟沒有同意。

理由同樣簡單。李紹斌行軍謹慎,斥候雖然不能深入到百戰軍控制之地,但在大軍方圓二三十裏的範圍內,必定十分密集。靠雨天掩蓋行蹤,可能性不大。

李紹斌的謹慎,的確讓大軍得以搶渡嘉陵江,卻也讓大軍無法形成有效突襲。

當日夜,過了子時,雨停。翌日,天晴。

當李紹斌率領大軍靠近張村時,他的斥候先一步探知,張村一帶集結了超過兩萬王師,除卻百戰軍外,還有虎衛、飛雲軍的旗幟。

李紹斌終於反應過來,王師主力就在他面前。

劍州、閬州大部位在盆地邊緣,不比中原,山川縱橫,地形崎嶇,這就意味著道路少。在平原,斥候可隨意馳騁,大軍要掩蓋蹤跡很難,在山地則不同,只要對道路知曉的詳盡,先一步派遣精騎加以控制,以百戰軍的能力,要封鎖道路輕而易舉。

李紹斌的第一反應:退回閬州。

但是為時已晚。兩軍靠得太近了。他幾萬大軍,要轉身就走,必被王師精騎跟上。

為今之計,只能一戰。

如何戰?

李紹斌的安排,出乎李從璟意料。

李從璟得到軍報,李紹斌前軍在距離張村三十裏時,突然停止行進,就地結陣,把守要道。

聽罷斥候所言,李從璟不禁哂笑,“李紹斌倒是滑手得很!”

馮道雖不掣肘軍事,卻也有參贊軍機之便,他不解其意,納罕道:“李紹斌緣何就地結陣,不進軍張村?”

“自然是發現了此地有我大軍主力。”李從璟道。

“李紹斌無意進攻?”

“他還沒自大到這種地步。”

“那他先前,緣何兵進劍州?”

“不過是想趁虛而入罷了,如今見我大軍,便如盜賊行竊,見家中有護衛,焉能繼續往前?”

“如此說來,李紹斌就地結陣,是以逸待勞,等我軍去攻打?”

“李紹斌停師之處,地形狹窄,並不適合作為戰場。”

“那是為了固守?”

“地處野外,也不適合固守。”

“那卻是為何?”

“撤軍。”

“撤軍?”

“正是。”

“既然撤軍,緣何又就地結陣?”

“結陣的兵馬,用作斷後而已。”

“李紹斌竟然如此果斷?”

“故而本帥說他滑手。”

“敢問大帥,打算如何應對?”

“他要逃,本帥當然要追;他要守,本帥當然要攻。”

說到這,李從璟給孟平下令:百戰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