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秋風知劍州,鐵甲戰普安(七)

劍州城,也即普安縣城,之所以能成為兩川北面要塞,除卻其前有劍閣天險外,城池本身坐落的位置,跟城池周圍的地勢,都是重要原因。

橫沖、龍驤、虎衛三軍,盡數抵達劍州城下,將城池團團圍住的時候,已是當日午後。在這之前,三軍將士花卻了很多時間,去埋填城前的河流,並且將河水引向他處。若非如此,三軍根本不能盡數在城前展開。

傍晚時分,三軍開始攻城。

在攻城之前,李從璟針對後山王暉所部,另作了一番布置,他將飛雲軍、百戰軍擺在攻城大軍兩翼,對前者進行牽制,防其從側面襲擾。

劍州城的布局,是牙城依繞後山建造在它的前面,故而後山的王暉所部,既能進城守衛城池,又能出城襲擾攻城軍隊,在戰事不利之時,還能依此撤退。

不過,李從璟只需要防備王暉出城挑戰,而不需要防備他逃跑——這反倒是他希望的。至於王暉出城襲擊,李從璟雖說要做防備,卻也絲毫不懼,無論是野戰還是其它,李從璟都對禁軍的戰力有充分把握。

攻城戰自傍晚開始,連夜猛攻,不曾片刻停息——這便是兵力占優的好處了,三軍將士可以用車輪戰術,輪流攻城、輪流休息,讓劍州城不得片刻喘息。

劍州戰事,一日三報給成都,李肇兵敗,大軍被迫回防城池的消息,孟知祥當夜就知曉了。

他閱罷戰報之後大驚失色,連夜召集幕僚、將官,來商議劍州戰事。

幕僚、將官們都表示十分擔憂,河橋失守,王師無疑會進行攻城戰,這就像一塊大石已經懸在頭頂,落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聽罷幕僚、將官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高居帥位的孟知祥一言不發,沒有表露出任何情緒。

蘇願沉思了許久,在眾人都說過話後,這才緩緩開口,向孟知祥進言道:“李肇雖有小敗,但劍州形勢未必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劍州城小不假,然城防堅固,防禦工事齊全,可稱重鎮。城池小,戰線就小,加之劍州有萬余兵馬,縱然唐軍兵力數倍,也無法展開,無法盡數發揮兵力優勢,故而劍州城池並不易破——這與遂州難破是同樣道理。”

孟知祥點點頭,示意蘇願繼續往下說。

蘇願繼續道:“李從璟勞師遠征,糧草運輸很是不便。其軍糧取用,或從洛陽運輸,或從關右征調,前者路途消耗巨大,後者關右難以承受,又且,無論其采用何種辦法,都要經過劍閣,勢必大大增加運輸難度與損耗。如此一來,李從璟攻劍州,必求速戰速決,一旦戰事持久,糧草損耗過大以至糧草不濟,或者各地天怒人怨,徒生變故,於彼極為不利。”

蘇願瞧了孟知祥一眼,又繼續道:“如此,劍州只需堅守一段時日,李從璟後繼乏力,必定不戰自潰,劍州之圍也就迎刃而解。”

“言之有理!”這等形勢蘇願能認清,孟知祥如何不能明白?他不說,是想有人替他說出來,這樣效果更好,當下見人心已定,便道:“劍州重鎮,堅守逾月不成問題。只要兩川齊心,李從璟必定鎩羽而歸。當務之急,是聯絡李紹斌,我等且先合力拿下遂州、合州,將這兩顆眼中釘除去,讓李從璟沒有可以呼應之處,他自然就會知難而退!”

眾人聞言,無不贊嘆一聲大帥英明。

夜已深,李從璟在帥帳中處理軍務,營外,劍州城戰事正緊,交戰聲如夏雷。

謝魚竿、朱厹等軍務司馬前來稟報軍糧調度情況。

“大軍輜重營攜帶的糧草,足夠大軍半月之用;後續糧草,經由陳倉正加緊運來,頭一批糧草五千石,已經運抵永定關,數日後便會運達大營;朝廷最新調度一批萬石軍糧,已與三日前運抵陳倉。陳倉目前的存糧,足夠前線大軍四月之用。”謝魚竿手裏攤開一本小冊子,照本宣科一番。合上冊子後總結道:“原本預備的半載軍糧,預計在一月後能盡數抵達陳倉。”

百石軍糧,夠一萬大軍一日之用,萬石軍糧,可以支撐眼下數萬大軍半月之用。當然,肉食、醫藥等其他補給要另算。

在陳倉至劍州的路上,一批批軍糧,正流水也似,不停運往北山,而在更多地方,無數條糧草溪流,正在匯入陳倉這座大湖。糧草運輸,如同河流一般,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所謂糧道,意即如此,所以一旦糧道被襲毀,不難想象其災難程度。

得益於帝國這幾年的太平祥和,百姓耕者有其田,糧食產量大為增加,糧倉才能如此充盈,也因此,李從璟能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策略貫徹得徹底,是以陳倉存糧豐富。

這時,孟平掀開簾子進帳,坐到帳中一張案桌後,倒了一碗水仰頭一灌。

與謝魚竿、朱厹等說完事,李從璟轉頭問孟平,“戰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