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識得洛陽風與月,成就帝國軍與政(三)(第2/2頁)

李榮再度抱拳,贊嘆之後又道:“秋日鄰近,眼下朝廷正欲開科取士,未知郎君可有前往應試之念?”

蘇禹珪笑道:“今時歸來,正為溫書應試。”

隨後,兩相禮別。

“統領,此人如何?”

“我觀他自南方而來,又多風霜之色,故不免憂其為吳國密探,如今觀之,大抵不是。”

一個時辰後,蘇禹珪已經到了家中。拜過長輩,蘇禹珪這才稍作歇息。

蘇禹珪所在是殷實之家,家宅雖談不上高門大院,卻也不是尋常人可比。

這個時節,家徒四壁的讀書人還是很少,筆墨紙硯、經史子集與先生這些東西,可沒一樣是便宜貨,就更別談要達到“飽學”這種程度和遊學了,不是地主家壓根負擔不起,區別只在於家產多少而已。所謂寒門,“寒門”主要指的就是中小地主。

當夜,蘇禹珪再見其父,兩人對坐,前者向後者說起此番遊學見聞與所得。

說起來,蘇禹珪生平學問,多承自其父,可稱是家學。家學這東西,始自何時不好說,上承秦漢下接唐宋,為一時之象卻是毋庸置疑的,宋之後盛行耕讀之家,大抵由此轉化。

“遊學之事且待再論,孩兒此番自江南歸來,自打進了潁州,所見所聞卻是頗為驚異,正待向父親請教。”蘇禹珪知道自己這父親在朝中做過高官,見識非常,便說起自己心中的疑惑。

蘇父像是早就料到自己的兒子會有如此一問,好整以暇,“你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去歲孩兒在家時,仍可見州縣多賊寇,此番歸來,卻見偏僻之地,亦不乏孤身行走者,請問父親,山匪之事,今日可還有之?”蘇禹珪問道。

蘇父笑容恬淡,“山匪之事,未聞已半載矣。”

“請問父親,卻是為何?”

“無他,今春,依朝廷令,縣裏整頓兵事,置弓手一都、刀手一都、馬軍一隊,並歸新任縣尉統轄,新任縣尉,昔日百戰軍也,故能統領縣衙刀弓手,剿滅境內山匪。”

蘇禹珪驚訝之余,又道:“昔日淮水之上有水寇,擁眾數百,縱橫捭闔無人能制,時常經穎水來犯,縣衙刀弓手何能除之?”

“無他,州軍相援,設伏除之。”

“……鄉裏曾有一還鄉軍將,驕橫跋扈,強占良田,欺壓鄉民,魚肉鄉裏,便是父親也恨不能制,今日孩兒卻見其田畝,劃歸了昔日佃戶,這又是為何?”

“無他,此軍將被縣衙問罪,家產抄沒,田地重新劃分給鄉民了。”

“父親,孩兒又見,田間灌溉溝渠大為擴展,更兼新增水車十余,此乃誰為之?”

“無他,縣尊領差役,與民共為之。”

“孩兒還聽聞,今年稅收,人丁十五稅一,孩兒還看見,鄉舍裏蓋了草市……”

“玄錫,不必問了,你來看這是何物?”

“此乃銅錢,孩兒如何不識,父親這是何意?”

“你只看到了這是銅錢,卻不知此銅錢從何而來。”

“從而來?”

“縣衙予你的。”

“予孩兒的?”

“予你進京趕考的盤纏。前日差役來問過了,知你今秋要進京參加秋試,故而予你,原本此盤纏要你親往領之,差役認為父這張老臉,故而先留下了。”

“這……簡直聞所未聞!”

“聞所未聞?你沒聽說沒見過的東西還多得很!玄錫啊,此番你外出遊學年余,卻不知,下蔡已變了模樣了。不止是下蔡,潁州,較之以往,也大為不同了!”

蘇禹珪神色數遍,最終又恢復了正常,嘆息道:“的確,是變了模樣。”

蘇父站起身,負手來到院外,擡頭望月,對跟在身後的蘇禹珪道:“天成新政,這四個字,就是一切得以改變的根由。亂世多賊寇,縣衙便聚集刀弓手以滅之;亂世取士難,朝廷便為進京趕考者出具路資,玄錫,陛下勵精圖治之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昭日月啊!”

說罷,蘇父轉過身,滿含期望對神色奮然的蘇禹珪道:“習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身為讀書人,想要一展平生所學與胸中抱負,還有比這更好的時代嗎?玄錫,進京秋試,該是你報效國家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