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一別數載仗劍來,彼之英雄我仇寇(一)

李從璟回到洛陽時,已是四月初了,上東門外行人如織,洛水清波搖曳,仰望高大城墻,城樓仿若聳入雲端,白雲掠影,李從璟忽然感到這座城池給予他的一絲親切。

別時春尚早,乍暖還寒,城外官道上遊人寥寥,路邊楊柳料峭,歸來春色遲,古道已有暖熱之氣,出城遊玩者多有鮮衣怒馬,三五成群者,容光煥發。

眼下並非太平盛世,即便是洛陽,在去歲也頗識兵戈,帝國如今朝氣蓬勃,連帶著這座城池也生機勃發。

城外良田一望無際,阡陌縱橫,耕牛埋頭,農夫彎腰,李從璟駐足遠眺,一位青衣碎群的小娘子,挎著小竹籃,正走向自己的丈夫,送去的飯食想必有清香溢出。

李從璟頗有感慨:山河亙古而今,子民祖祖輩輩,靜者不移,動者傳代,江山遂能始終保有容貌。

城門外,任圜、馮道兩位宰相,帶著一眾服紫戴緋的官吏,並及隆重的帝國儀仗翹首相迎,望見身著盤龍異文袍的秦王,兩位宰相相視一眼,馮道清了清嗓子,“秦王歸朝,禮樂相迎!”

李從璟此行定荊南、敗吳軍,功勛卓著,朝廷早有布告公之於眾,如今歸來,亦要受到隆重禮儀迎接。

城外的百姓,早已注意到等候在城門外的禮樂儀仗與官吏,此時看見數千將士旌旗飄揚,自官道浩浩蕩蕩行來,如何不知正主到了。李從璟還未行至馮道、安重誨面前,官道兩旁已圍攏了許多圍觀者,百姓們議論紛紛、交口稱贊,看向這位年輕秦王的眼神,無不敬仰萬分。

“秦王殿下定荊南,固我大唐疆土,敗吳軍,揚我大唐國威,功勛卓著,舉國瞻仰,陛下已在宮城相候,請秦王殿下入城!”馮道聲音洪亮,這話與其說是說給李從璟,不如說是說給洛陽百姓。

李從璟下馬與兩位宰相見禮,道一聲“辛苦”,兩位宰相趕緊還禮。

令林雄帶君子都回軍營,李從璟在八百府衛拱衛下,帶著載有財絹入的百輛馬車城。此時的洛陽,雖說不上萬人空巷,街面上卻也幾乎給百姓擠滿。前有帝國儀仗開道,後有精銳甲士相隨,高頭大馬直行其中,面對百姓塞道、頌聲如潮之象,李從璟面上不動聲色,心潮頗為澎湃。

大丈夫當如是。

宮門的儀仗較之城門更甚,聞訊聚集而來的百姓也更多,他們瞻仰秦王的風采,也稱頌皇帝的聖明。

新生不久的天成當朝,需要一份讓世人側目的功績,來穩固政局、收拾人心、樹立威信,以讓帝國子民對當朝充滿期望,讓天下人知曉大唐帝國的雄威,這關系到帝國的新政國策,也關系到帝國的長治久安。而李從璟此番荊南之行的結果,無疑滿足了帝國當下的這個需求。

李嗣源將迎接李從璟歸朝的動靜安排的這樣大,就是要彰顯這份功績於世人面前,警告大唐那些桀驁不馴的藩鎮,不遵號令意圖自立者,荊南就是前車之鑒!也警告天下那些諸侯,敢對大唐疆土有垂涎之意,帝國必將給予重重還擊!

眼下的大唐,漸漸有了這份底氣,也漸漸有了這樣的實力。

當夜,李嗣源一改簡樸之風,在宮中設下大宴,為李從璟等慶功。

回到秦王府,已過了子時,李嗣源本想留李從璟多說話,被體貼兒子辛勞的曹氏二話不說給否定,她讓李從璟先回府與任婉如、李重政相聚,待到了明日再來宮中問安。

雖未跟李嗣源多談政事,李從璟在宴席上卻也知曉了,新政推行大體順利,春耕也得到了保障,雖說中間不可避免有些波折,但如今的大唐幾位宰相,可是沒一個濫竽充數之輩,許多問題一出現便被解決掉。

在這中間有一件軼事,某州刺史因為不滿朝廷下派官員,在施行新政過程中的頤指氣使,憤而殺人,事後走投無路,只得聚兵造反,此訊傳到洛陽後,安重誨請命平息亂事,所用的方法不是帶兵討伐,而是和王樸勸降長林守將頗為相像,憑口舌、膽氣兵不血刃讓亂事平息。

此事之後,“忍辱負重”重歸朝堂的安重誨,算是“一雪前恥”,李嗣源在大加贊賞之余,再拜其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事實上讓安重誨回歸宰相之位。

當然,這件事也提醒了當朝,對下派推行新政的官吏,要嚴加篩選並在下派之前給予培訓。

雖說過了子時,秦王府仍舊燈火通明,仆役丫鬟幾乎無人睡下,都在等著他們的秦王歸來。李從璟在門前停下馬時,看到任婉如正拉著一個孩童等在門口,大紅燈籠下,兩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

孩童見到李從璟,松開任婉如就跌跌撞撞跑過來,奔出沒兩步便差些摔倒,李從璟驚的幾步跨上,在孩童摔倒之前把他抱了起來,孩童受了驚嚇卻絲毫不以為意,仍舊是滿臉沒心沒肺的笑容,張嘴就是一聲“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