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金口千軍搬山易,袖刀翻入紅掌中(三)(第2/3頁)

李從璟等了一會兒,見趙季良無話可說,這便轉身出門。

眼見李從璟如此決絕,趙季良焉能不慌,在李從璟出門之前,他嘶喊道:“楊吳,高季興與楊吳密使,已往來許久!”

李從璟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盯著趙季良,“你說甚?楊吳密使來了多久,現在何處,與高季興談了什麽?你知道哪些東西,孤給你半炷香時間,都說出來!”

趙季良絕望道:“季良只知南平王府有楊吳密使……”

……

南平王府。

面對眼前中年男子的強硬態度,高季興站起身,目光狠戾。他咬咬牙,卻沒有如中年男子期盼的那樣,立即下定決心,而是道聲失禮,轉回內室,與心腹商議去了。

見高季興如此做派,中年男子目露輕蔑之色,在高季興離開後,他啐了一口低聲罵道:“如此鄙陋之人,也能成就大事?!”

高季興轉回內室,梁震已被他派人先一步請來,他將先前與中年男子的談話與梁震說了,讓梁震出出主意。

梁震肅然沉吟,良久方緩緩開口道:“徐知誥請明公殺秦王,其心可誅!”

南平王愕然道:“這卻是為何,請司空細細說來!”

梁震嘆了口氣,沉聲道:“明公但請思之,若是秦王死在江陵,朝廷會如何,陛下會如何?”

這個問題並不難,南平王很快便給出答案,“秦王若是死在江陵,陛下必定震怒,朝廷說不得會不顧一切代價,調兵遣將來攻打我荊南!”話說完,南平王自己都被這句話嚇得一驚。

梁震的話卻分量更重,他寒聲道:“豈是‘說不得’?而是‘千真萬確’!秦王是何等人,這些年來軍功赫赫,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又幫助陛下擊敗莊宗,使其得以順利繼位大統,眼下更是深受陛下倚重,軍國大事莫不予之,說秦王是大唐半壁江山都不為過!明公若是動了秦王,陛下必定跟明公拼命啊!”

想透此中關節,高季興駭得冷汗直流,他哇呀呀怪叫一聲,“好這個徐知誥,這是要將本王往火坑裏推!其心可誅,其心可誅,司空,這徐知誥不安好心,楊吳也不可靠!本王該當如何,是否該將徐知誥拿下砍了腦袋?”

梁震勸高季興冷靜,好說歹說,讓高季興安靜了些,這才道:“徐知誥有此計,並非不可思議之事。兩國邦交,軍國大事,豈是兒戲,自然需要交換信任。明公請想,楊吳助我荊南自立,於他有何好處?有利則有邦交,無利則無邦交,楊吳自然不會平白無故助我荊南,他們做這件事,也是為自身謀利!”

南平王冷靜下來想了想,不禁大點其頭,道:“的確如此。李從璟是大唐半壁江山,若是殺了他,就相當於削弱了我朝,彼弱我強,此後楊吳再與我朝對抗時,自然就會省心省力得多!”

高季興能想到這點,梁震不以為奇,但對方的話並未說到根結上,梁震不得不自己來挑明個中關鍵,他道:“楊吳覬覦荊州久矣,明公豈能不知?荊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楊吳無論是自保,還是北上,掌控了荊州,就攻守隨心。徐知誥讓明公殺李從璟,就是要讓明公與朝廷徹底決裂,再無同存的可能。如是一來,在朝廷大軍的攻打下,荊南便只能投靠、依附楊吳,向楊吳稱臣。這樣,楊吳就將荊州收入囊中了!”

“哇呀呀,這徐知誥好黑的心,竟是這般盤算!”高季興被梁震這番話氣得手舞足蹈。

梁震再度嘆息一聲,勸高季興道:“邦交便是如此,明公何必失禮?楊吳助我荊南,是為其自身圖利,我荊南欲借楊吳之力,不也是為自身圖利?難道明公真願投靠楊吳,向楊吳稱臣?”

“本王當然不願!他楊溥算什麽東西,本王憑什麽向他稱臣!”高季興嚷嚷一聲,隨即意識到失態,咳嗽兩聲,正色道:“荊南坐擁荊州險要之地,如今又得歸、峽、夔三州,來日若能再得忠、萬,便是已成大勢。而後無論是南爭楚地,還是西爭蜀地,都大有可為,便是效仿先主,與曹魏三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本王舍了霸業不要,投靠楊吳稱臣,本王豈非失心瘋?若真如此,本王此番千辛萬苦,圖什麽!”

“正是如此。”梁震道,“邦交因利而生,最終利落誰家,但憑本事而已。就說這回借助西川之力,我等豈又真奢望孟知祥出兵,助我荊南攻占忠、萬兩州了?且不說孟知祥會不會,便是真會,我荊南也不允許,否則,到時候同占忠、萬兩州,那此兩州到底是他孟知祥的,還是明公的?”

“司空所言甚是!”高季興對梁震一如既往滿意,能得到這樣一位才智過人,又忠心耿耿的幕僚,實在是莫大幸運。他拉著梁震的手,問道:“即是如此,眼下我等該如何答復徐知誥,如何對待李從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