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昨日煙雲留不住,明朝雙手織鳳霞(四)(第2/2頁)

此人若非神經病,便是閑到了一種境界。

行至宮城外,正好撞見秦王騎隊。青年士子僅是看了一眼,便驚喜莫名,差些當街跪拜。

秦王騎隊雖是輕裝簡行,然則親王儀仗、標識俱在,皇家出行,威嚴無處不在,禮儀無時不有,再如何簡單,也不是尋常人家能夠想象的。

“秦王啊秦王,殿下啊殿下,秦王殿下,可算歸來,可算歸來!為守君歸,仆望之久矣!”桑維翰臉上神情說不清道不明,如百花盛開,又似五味翻騰,“殿下如若此時還不歸來,往後天下事了,何來我桑維翰用武之地!”

秦王騎隊已消失在宮門,雪地裏自然無煙塵,使人無法望塵思人,桑維翰收拾心緒,邁開步子行向秦王府,心道:“秦王既已歸,我當去王府等候,以免秦王傳喚,久不見我,心有不耐,平生惡意。君不識我,首度會面,需得倍加謹慎,多作準備!”

別看桑維翰這些時日凈在街上閑逛,實則為等候秦王傳喚,他私下已做了許久準備。他打聽過秦王為人,知曉秦王用人不拘一格,但唯才是用,可謂有幾分本事給幾碗飯,眼睛裏揉不得沙子。

桑維翰自恃才學不凡,秦王此舉正好合他胃口,他的策論準備了一兩月,修修改改,自認為已是盡善盡美。如今,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李從璟見到李嗣源,從對方神態中得知,對方已等候許久。

到底是知子莫若父,李嗣源召見李從璟的第一件事,不是問滑、濮等州的情形如何,也不是等著李從璟上疏,而是拉著李從璟坐上飯桌。

一桌酒菜,花樣不多,甚至談不上如何精美——李嗣源不喜奢華,崇尚儉樸——但絕對夠豐盛,酒肉青菜擺了滿滿一案桌!

此時已是申時,李從璟趕路大半日,早已饑腸轆轆,此時瞧見滿桌酒肉,自然是不會客氣,往桌前一坐,埋頭就是一頓大嚼。

片刻之後,李從璟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李嗣源也吃得很開懷。這只有一種可能——李嗣源午飯並不曾吃下,而是專門等了李從璟兩個時辰。

李從璟一時不知說什麽好。在後世時,對帝王、皇宮生活,他有一種僵化認識,如今親身體驗,才發現其中景象天差地別。別說帝王家,就是尋常大戶人家,錯過飯點,也不會出現人等人的情況,一是家中不缺飯食和不缺做飯食的仆役,二是挨餓的確不是一件享受的事。

這頓飯自然吃得暢快淋漓,酒卻未多喝,畢竟李從璟直接到皇宮來,非是為了醉酒。

李從璟此番東行,做了四件事:滅驕兵悍將,動藩鎮大權,勸課農桑,重建地方經濟秩序,這些事在做的過程中,李嗣源原本就是清楚的,而今李從璟當面說給李嗣源聽,自然要詳細得多,另有一些在上疏中說不透徹的問題,也需得眼下當面詳談。

滑、濮二州只是探路石,李從璟此番東行所作所為,說到底還是為日後李嗣源在全國推行的政策進行試探、試驗,如今試驗、試探既然頗為順利,父子倆要商談的東西自然很多。

兩人這一談,就是三日三夜。

三晝夜後,李嗣源將幾位宰相召進殿來,又是一番詳談。比之父子倆的討論,與宰相的商談就顯得冗長得多,因為此番議程一旦結束,也就意味著來年新政的具體策略,馬上就要浮出水面。

時間總是不等人,轉眼間天成二年還是到了。

大唐天成元年劇變頗多,百廢待興,朝廷財賦更無結余,是以這個春節、上元節,對李嗣源而言過得並不太舒心。且不說後宮嬪妃和大臣們沒有多少賞賜,就連節慶大宴,規模也不大,比起莊宗時奢華鋪張的大場面,對比下來很是可憐。

李從璟知道李嗣源崇尚節儉,平日裏三餐都簡單得很,更別說修葺宮殿這樣的事,但一年到頭,在春節、上元節之時,仍舊沒有多少賞賜給予嬪妃、宮人、群臣,以至於宴席場面都顯得羞澀,這就關乎君王與朝廷的臉面了,李嗣源不可能不在乎。

大會群臣的晚宴,當李從璟從朦朧的燈光中,看見李嗣源雖強作歡笑,卻掩蓋不住眼神的憂郁,臉上幾縷皺紋似乎都飽含惆悵時,他想到,無論如何,來年此時,大唐至少要有一場真正的盛世宴席。

那樣的話,至少老爹的笑容不會再沉重的讓人不忍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