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昨日煙雲留不住,明朝雙手織鳳霞(一)(第2/3頁)

對待銀槍效節的辦法,比對待長劍軍更加殘酷,李從璟兌現了他在攻城第一日許下的諾言:三軍盡屠!

克城當日,幸存的數百銀槍效節盡數被誅,當日夜,盡捕其家屬數萬人,悉誅。

一時間,大河河水為之變色。

李從璟要用數萬顆血淋淋的人頭,明確告訴天下藩鎮,如今的大唐,改頭換面了!

從今往後,朝廷的詔令,說一不二;從他秦王李從璟嘴裏說出來的話,也不會有半字虛言!

自今日起,膽敢有抵觸、違反朝廷詔令者,無論是誰,也無論需要朝廷付出多大代價,絕不姑息。

這是向天下立威。但李從璟更願意說,這是在向天下立信,就如當年商君徙木立信一般。不同之處在於,這一回,是在為新生的大唐朝堂立信。

威信威信,威與信本就密不可分,對一國朝堂而言,有威才能有信。

為了這份威信,長遠觀之,幾萬條人命雖然也重要,但卻非不能付出的代價。

穩定了鄄城秩序之後,李從璟去查勘了濮州府庫。

天下藩鎮數十,要說不斂財的,恐怕一個都沒有。滑州、濮州雖然加起來只有十二縣,但地處中原腹地,財富深厚度著實不是幽州邊寒之地能比的。而李守敬又自許甚高,所以這些年聚斂的錢財,實在是不少。

金沙銀琔財寶,堆積如山,銅錢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莫離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站在府庫面前還是驚訝的折扇搖個不停,嘴中感嘆道:“都說為強為盜乃最能發財之途,一個擁有官身與軍隊的強盜,尤其能聚斂財富,離今日方知此言深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本就是世間平常之態,其實世道越亂,貪官豪強能聚斂的財富就越多,因為世道越亂顧忌就越少,有權有勢者行事也能愈發肆無忌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句話在亂世表現的尤為明顯。

“國庫空虛,財賦不足,朝廷舉步維艱,而這兩州之財,竟能抵朝廷五分稅賦。天下人聞之,也要笑我等夢囈啊!”李從璟苦笑搖頭,沒有痛心疾首,沒有嫉惡如仇,而是感到無奈。

“何為亂世?這便是亂世。”莫離沒有過多的評價。

李從璟感慨道:“富者大富,貧者大貧,富者日費鬥金,貧者饑寒交迫,富者鄙薄貧者,貧者仇恨富者,能扭轉此局者,唯殺富濟貧也。亂世多盜寇,其因豈不在此。亂世之師動輒殺人奪財,其因豈不在此!”

“無論如何,滑、濮流民這冬日能過得去了,來年再要興建兩州,亦不愁無力。”莫離道,頓了頓,“倘使國力能得聚集,天下何事做不得!”

滑州、濮州流民之事,涉及的本地官吏、富豪極多,若是將其連根拔起,這對地方秩序是種很大的沖擊,個中火候,還需要謹慎拿捏。不過既然兩地驕兵悍將的問題不復存在了,安定地方也就沒了阻力,要怎麽做不過是辛苦一些罷了。

“滑州、濮州兩鎮這回自尋死路,藩鎮既已不復存在,兩州往後如何處置?”莫離問。

“自然是劃為朝廷直屬州。”李從璟道,“往後,天下不復有滑州、濮州節度使!”

“既然劃為了直屬州,離看不如在兩地推行新政。經此動蕩,地方勢力大損,新政施行起來阻力也小,正好朝廷大展拳腳。”莫離道。

李從璟頷首道:“新政需要試點區,效果良好,而後方能推行全國,滑、濮正當此用。”

說到這裏,李從璟和莫離齊齊點頭,都認為這個想法是極好的,兩地天時地利人和各項條件都很合格,實在是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話說完,兩人相視一眼,忽然都低下頭來,默契的沉默了良久,好半晌沒有一句話。

“那麽……殿下,新政是什麽?”

……

愁眉苦臉的趙在禮望著面前神情冷然的皇甫暉,長長嘆了口氣,“陛下詔令已下,命本帥接到詔令,即日出發前往滄州,不得延誤,否則嚴懲不貸。哎……”

皇甫暉一言不發,雙手握拳攥得緊緊的。

先前,朝廷就曾令趙在禮移鎮滄州,趙在禮以魏州軍政未穩為由,加以拒絕。這是第二道詔令了,只不過,今日的趙在禮,早沒了當日的底氣。

趙在禮心情很復雜,同時也很沮喪,他接著道:“今日接到探報,先前停駐臨黃的四千百戰軍,已移至內黃駐紮,這兩日來,內黃城外艦船如林,百戰軍有隨時登船之意!”

內黃與魏州由永濟渠相連,艦船往來一兩日即到。

趙在禮話沒說透,意思卻已極為明顯——百戰軍隨時可能進逼魏州!

李從璟如此調遣百戰軍,其意顯而易見:威脅魏州。而且還是赤裸裸的威脅!

趙在禮見皇甫暉仍舊不說話,又是一聲長嘆,語重心長道:“朝廷已有風聲,陛下有意讓你出任陳州刺史。一旦本帥離鎮,估計任命不日就會下達。於你而言,這何嘗不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