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欲為大事不避難,細加運籌方有成(三)(第2/3頁)

“臨行之前,趙帥讓我帶給李帥一句話。”李守敬如此態度,在皇甫暉看來才是該有的,他本就是來幫人的,沒道理被人家擺架子,“天雄、銀槍效節,本是同根,自當互相幫襯。如今時勢相逼,不得不奮起抗爭,然我等卻也不敢反叛朝廷,所作所為不過為自保而已。”

李守敬大為認同。

與朝廷撕破臉皮自然是不妥的,卻又不能任人宰割,為今之計,只有以鬥爭換和平。一言以蔽之:讓朝廷知難而退。

此言李守敬自然同意,如是,算是為接下來的行動定下基調。基調定下,往下不過是謀劃具體行動,就要容易得多。

見李守敬與皇甫暉商談有了結果,高行成提醒道:“大帥,徐永輝還在偏廳等候。”

李守敬心中既已有譜,自然也就知曉該如何答復徐永輝,他大手一揮,“設宴,為皇甫將軍與徐將軍接風洗塵。告訴徐將軍,讓他放寬心,滑州早晚還是他的!”

……

當夜宴席,設廳中載歌載舞,李守敬、皇甫暉、徐永輝等推杯換盞,賓主盡歡,一直宴飲到次日天明,這才散去。

李守敬從設廳出來,並未直接去休息,而是踱步來到東書房,在丫鬟的伺候下洗了把臉,又喝過醒酒茶,就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看樣子是在等待什麽人。

未及三刻,李守敬等的人到了,是個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相互見禮過後,李守敬招呼中年男子落座,那男子似乎頗為急切,屁股剛挨上座椅,便開口問道:“天色尚早,李帥如此著急叫下官來,可是有要緊之事?”

事關重大,李守敬不打算吊人胃口,直言道:“安公托付之事,本帥已謀劃妥當,今日請先生來,便是要與先生合計一番。”

“哦?”茶水點心剛被丫鬟端上來,中年文士聞言放下已到嘴邊的茶碗,目光炯炯看向李守敬,“未知李帥打算如何行事?”

李守敬與面前之人接觸時日不久,但所謀劃之事既為不宣之秘,也就沒那麽生疏,時間緊迫,形勢不等人,李守敬直言道:“朝廷意欲拿銀槍效節開刀,李從璟想要在濮州掀起風浪,此事已無轉圜余地,本帥不抱分毫僥幸,只得迎難而上。”

“李帥高見,然則如何迎難而上?”

“李從璟行事膽大而細致,要直接對付他極難,為今之計,唯有對秦王府其他人下手。”

“此言甚是英明,然則如何下手?”

“秦王府之人如今大部分在滑州,自然是遣人秘密進入滑州。聽聞秦王府官吏正在各地清算處置流民不當的罪行,逮捕各地官吏、富豪,甚是連寺院都不放過。如此激烈之舉動,激起民憤實屬正常,群情激動,聚眾抗拒,失手毆殺幾個秦王府官吏,都是平常之事。”

“的確如此!”中年文士贊嘆不已,如此陰損的手段,說來讓人覺得惡心,但無疑會非常實用,“等到滑州各縣亂成一團,李從璟想要進入濮州,不知要等到何時!”

李守敬自家人知自家事,事到如今也知道一些對手的深淺,聞言搖頭,道:“李從璟乃暴戾之輩,素有大功,難免橋橫,加之其行事向來無所顧忌,節度幽州時連朝廷之命都敢不顧,遑論現在朝廷是他家的?他在滑州吃了癟,必定惱怒非常,豈會善罷甘休!”

這些話引起了中年文士的共鳴,想起前些時間在朝中見聞,咬牙切齒起來,憤憤道:“不錯,李從璟的確膽大包天、目中無人,他在京都時,連安公都不放在眼中,言行舉止極度無禮,讓人憎惡!”

李守敬不太理會安重誨與李從璟之間的恩怨,此番若非李從璟執意來找茬,他也不會與安重誨聯手,說到底安重誨也不是什麽好貨色,一樣的驕橫跋扈,讓人看著心煩、不爽。

李守敬道:“李從璟既已密令百戰軍秘密東行,對我濮州就沒打算好生說話,只要本帥在滑州鬧得夠大,其必惱怒,而後興兵,扣我濮州各縣!”

“如此,李帥打算何以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李守敬冷哼一聲,顯得很有霸氣,“向來聽說百戰軍戰力強橫,然則百聞不如一見,本帥倒要看看,百戰軍能奈銀槍效節何!”

“如此一來,豈非與朝廷撕破了臉皮?”中年文士大驚。他雖說受安重誨囑托,來濮州搞事,但並不想讓事態太過失控,要是雙方魚死網破,難免殃及池魚,安重誨插了手進來,屆時難保不會被牽扯出來。

李守敬瞥了中年文士一眼,心想這天下哪有白占便宜不出力的事,安重誨要本帥幫他惡心李從璟,就得付出代價。他不插手進來尚好,他既然決定蹚這趟渾水,本帥樂得借力打力,屆時安重誨想脫身?哪有那麽容易!不幫濮州幫到底,他也休想抽身,休想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