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君問歸期未有期,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第2/2頁)

三日後,三萬韃靼勇士,出伊州,向東挺進!

……

同光四年春節前後這場鋪天蓋地的大風雪,斷斷續續持續了半旬左右,在這半月中,渤海幾無戰事,尤其沒有大規模對戰。這對“搶”在大雪之前攻下河州、連續奔戰的聯軍而言,無疑是個喘息和換氣的絕佳時機。整個聯軍中,上至統帥李從璟,下至指揮使、都頭,幾乎都知道,大雪停時,就是大戰又起之日。因而對這難得的修養時間,都倍加珍惜。暫時停駐在河州的六萬聯軍,尤其是渤海軍,經過接連一些小勝和半旬歇息,差不多都已緩過勁,士氣再度攀上了上來。

聯軍從雙通、伊台、九陽之間成功突圍,這讓耶律阿保機在徹底惱羞成怒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要將聯軍,特別是幽州軍這個“後患”先解決掉的決心。聯軍匯集各方最新探報,得知耶律阿保機已率領契丹中路軍主力,向南撲來,只待大雪停歇,道路解凍,便要和南路軍合兵一處,與聯軍決戰。

李從璟北上以來,真正的大戰,由此才算是正式開始。之前一系列動作,和今後的大戰相比,只能稱作小打小鬧。當然,正是這一系列小打小鬧,促成了不日即將出現的大會戰。至此,耶律阿保機三路攻滅渤海的布置,不說已被李從璟完全打亂,至少暫時是被擱置了。

“我若是那耶律阿保機,眼見局勢失控,越來越遠離既定軌跡,就應該果斷從渤海國撤兵,暫緩攻滅渤海的計劃,轉為從長計議。”

這一日風雪停住,李從璟帶著一幹謀士出門透氣,眾人走上城頭,眺望雪色渤海,在城樓煮茶論道,既得逍遙,又不耽誤正事。說起眼下戰事,王樸遂有以上所言。

“我幽州為今日之戰,謀劃數載,契丹為滅渤海,何嘗不是蓄力多時,如今箭已發出,哪是能輕易收回的。況且,契丹軍雖然攻勢受挫,也損失了些兵力,但並未有大折損,算不得多大挫折,耶律阿保機攻滅渤海的大布局,又豈能如此輕言舍棄?”李從璟搖搖頭,一邊親自為王樸、莫離斟茶,一邊說道。

“就眼下而言,會戰將起,當務之急,是要確保我軍持續作戰的能力——後勤。”莫離品了一口茶,在滿屋茶香說悠然說道,“隨之將至的大戰,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極可能由許多場大小戰鬥組成的持續會戰,無論我等是否願意,這場正面交戰都可能是涉及許多種類的戰鬥——在這種情況下,保證持續戰力就顯得至關重要,後勤的緊要性也就愈發突出。”

李從璟點點頭,“兵甲暫時不缺,幽州府庫尚有不少,前些時候承蒙耶律欲隱‘送’了些,暫時禁得起消耗,軍糧也暫時不缺。如今看來,兵員補充、傷員救治是最為重要的問題。”

“最最重要的,是大戰之時,這些東西能夠暢通無阻源源不斷補充到軍中。”王樸嘿然一笑,“用軍帥的話說,確保補給線的周全高效運轉。”

李從璟放下茶碗,將茶釜從火爐上提起,放置到案幾上,以免其過度沸騰成廢水,雙手籠袖道:“說到底,得為會戰挑一個好地方。”

王樸輕松且得意的笑起來,“進入渤海國征戰這麽久,一直在苦苦破局,眼下,終於將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裏,還別說,這種感覺真是好。”

莫離拿起折扇打開,輕輕搖動,看向李從璟,悠哉問道:“李哥兒預備將戰場選在何處?”

李從璟笑得好整以暇,神神秘秘的說了一句話,立即讓莫離和王樸紛紛點頭贊同。他說:“背靠大樹好乘涼,背靠老家好打仗。”

這一日,幽州、渤海聯軍收拾行裝,翌日就離開了河州,趕在耶律阿保機逼近之前,主動南撤。

許多時日後,當耶律阿保機踏入已是空城一座的河州城,心頭沒有半分逼退李從璟的自得之意,而是面朝南方沉思不語。

耶律阿保機知道,李從璟已經在南邊兒選了一個地方,擦亮了橫刀,在等他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