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阿保機妙算無遺,李從璟胸有不平(二)(第2/3頁)

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個距離上,百戰軍勁弩的威力。

身後一片人嚎馬嘶,耶律敵魯古不用回頭,便能大致判斷出他身後戰士的傷亡情況。那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數字,這讓耶律敵魯古的眉頭冷了幾分。

星夜如海,黑山只剩一個簡單的輪廓。兩百步,山前的百戰軍軍陣,陡然一顫,將士整齊劃一的動作,讓軍陣看上去猶如海面驟起波浪。只是極短的震顫,密集如雨的箭矢,便出現在半空。

連沉悶的箭弦聲都只有一個音節。

耶律敵魯古雙目刹那凜然,臉色驟變。

黑夜讓辨認箭矢的影子變得極難,然而不用看清,僅是聽聞呼呼如風聲的異響,就知道箭雨已經落下。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就只能將生命托付給運氣。

如說三百步的勁弩只是零星滾落的山石,殺傷力有限,那麽此時的箭雨,就是泥石流,已無法平常視之。大片大片的司近部騎士倒下,一匹匹隨大流往前奔馳的戰馬上,再無戰士的身影。

一百五十步,強弓勁弩齊發;一百步,利箭不僅透甲,甚至能貫穿戰士身軀;五十步——那已經到了溝壑面前,而百戰軍的利箭,更是改為平射,箭箭能殺人。

耶律敵魯古雙眸冰冷如鐵,臉沉如墨。

雖則如此,司近部的攻勢不會停下來,只會更加兇猛。耶律敵魯古雖然知道,今夜這一戰,傷亡必然高過以往,但這場戰鬥,他仍舊必須拿下,而且也能拿下,只不過代價大些罷了。

然而耶律敵魯古還是小覷了百戰軍。

百步之內,百戰軍開始擲矛!

相比之箭矢弩矢,短矛,或者短槍,殺傷力不可同日而語。與之相應,短矛或是短槍,造價亦不可同日而語,且攜帶數量也要少很多。正因如此,戰場上飛擲短矛和短槍的情況,少之又少,難得一見,追根揭底,是消耗不起。

司近部很不巧,遇到了裝備大量短矛的百戰軍。

孟平所部,向為百戰軍中軍,但凡正面作戰,往往承擔破陣敗敵的首要責任。如若不然,李紹城也不會在此生死關頭,將把守道口的重任交給他。

短矛的不可防禦性,讓司近部將士苦不堪言,但凡被短矛擲中,絕無可能安坐馬背,而落馬,在此時就意味著有死無生!

以有虞待不備,兀一交鋒,孟平所部,穩占上風。耶律敵魯古率領的司近部,少有的陷入苦戰局面。

數度交鋒,司近部沖陣不歇,雖然有些措手不及,傷亡遠大於平時,但耶律敵魯古並未打算後撤。司近部畢竟精銳,不會因此而亂了陣腳,而耶律敵魯古更能想見,山道中情景如何。破陣,他必須爭分奪秒。

百戰軍雖然果如傳聞中那般強,甚至比傳聞中還要強,但把守道口的畢竟只有小幾千人,這是耶律敵魯古有信心不退卻變更陣型,就能擊破對方的底氣所在。

前陣短兵相接,後陣箭雨相交,百戰軍軍陣猶如銅墻鐵壁,並不如耶律敵魯古想象中那般好突破。傷亡大的讓他眼皮猛跳,心疼如絞,但他咬牙堅持,他心中恨到了極點。

待他突破百戰軍軍陣,他定要將這些唐軍殺得一個不留!

變故和轉折來得毫無預兆。

戰事激烈之際,一支精騎,從天而降一般,於側翼殺出,沖向司近部軍陣。

這支唐軍的戰力和他們的出現一樣離譜,耶律敵魯古調上去迎戰的部曲,在騎戰對騎戰的情況下,竟然抵擋不住。

類似此處為何會有唐軍精騎這樣的疑問,不會從耶律敵魯古嘴中說出來,那毫無意義。他臉色大變,黑夜裏,他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但他知道,激戰尤其是夜戰中出現這樣的變故,會給己方造成怎樣的混亂。

耶律敵魯古看不清對方將士的面貌,更無法分辨對方的領兵之將,但他卻能看到對方沖殺的兇狠,就像草原上狼王率領的群狼。

而看到那支精騎的百戰軍,士氣猛然高漲,竟然毫無道理向他們發起反攻!

這甚至讓人懷疑,唐軍早有埋伏,就在等他司近部入甕。

眼前的變故無不表明:情況有變,軍報有差。

“該死!”腹背受敵的耶律敵魯古惱怒異常,一拳狠狠擊打在大腿上。

“後撤!”再不敢有半分猶豫,顧不得遍地司近部戰士屍體、傷員,他斷然下令。

……

帶領君子都及時趕至的,自然只能是李從璟。

擊退司近部之後,大軍殲滅道中被圍的契丹軍先鋒,便順理成章。

在這場戰役中,軍情處的情報無疑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李從璟對戰場形勢的敏銳嗅覺,和及時脫離後軍增援前軍的舉動,則是勝負成敗的關鍵。

戰事初歇,李從璟和李紹城踏過山道中被屍體、血火覆蓋的土地,將帥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