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既下雁南復營州,馬蹄不停向渤海(四)(第2/2頁)

站在兩年前站立過的閣樓上,看著王樸、杜千書等人打趣大笑,李從璟對身旁的莫離道:“在遙遠的西方,曾今有一位征戰四方的卓越統帥,他在發動對外戰爭時,軍隊中總會隨行有大批學者——也即大學士、大才子,各個領域的才子。每當他攻下一個地方,他都要這些學者研究這個地方的文化,以求化為己有,更求能徹底掌控這些地方。他建立的王朝,被稱為第一帝國。”

莫離笑道:“我們軍中也有這樣的學士、才子,隨行的參謀處、演武院教員、演武院學生、士子、文官,不都是這樣的人麽?”

李從璟長舒了口氣,又深呼吸一口,仿佛這方圓數百裏北地的空氣都被他納進胸懷,他平靜的神色下有著某種奔湧的情緒,他放遠了視線,道:“營州、遼東,本我大唐領土,以前是,以後仍舊是!”

莫離點點頭,忽而道:“不知渤海戰況如何,耶律阿保機有沒有攻下扶余?”

李從璟側過頭,不遠處,桃夭夭正在安靜的看風景,青絲輕揚,紫衣羅裳,身在戰火的余燼中,卻似置身事外。李從璟打了個響指,示意桃夭夭過來:“渤海戰況如何?”

“大明安親臨扶州坐鎮,耶律阿保機攻打近月,至今仍未攻克。”桃夭夭道。

王樸、杜千書、李紹城、李彥超等人看過繳獲之後,這時也都走上閣樓來,聞言李彥超率先朗聲道:“軍帥,耶律阿保機既然還未攻下扶余,此時正是我等進軍之機,到時與渤海軍兩面夾擊,正好敗耶律阿保機於扶州城下,一舉擊潰這廝!”

李從璟未作置評,微笑看向眾人,“諸位以為如何?”

杜千書沉吟道:“耶律阿保機傾舉國之力攻打渤海,大軍不下二十萬,我軍才不到四萬人,即便是與渤海聯合,要一戰而敗耶律阿保機,很難。”

“可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錯過當下,往後哪裏再找這麽好的機會?”李彥超道,“再者,我軍與渤海聯合,雖然軍力不及契丹,但戰力卻未必差多少,難道我們還怕了耶律阿保機不成?”

李紹城淡淡道:“既然已經出征,自然不會怕了耶律阿保機。”他向李從璟抱一抱拳,“我軍聯合渤海,軍力仍舊不到契丹一半,契丹騎兵多,野戰我等並不占優勢,但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頓了頓,“況且,李將軍所言的確屬實,眼下確是進軍良機。”

李紹城之意,仍是贊成此時進軍扶余,李從璟依舊沒有表態,王樸接著道:“大軍經此兩戰,雁南、營州不復有契丹。既然路障已經清除,自當揮師北進,與耶律阿保機一決雌雄!”神色激昂,躍躍欲試。

“諸位可否想過,此時北上,置遼東契丹軍於何處?”莫離悠悠說道,“遼東契丹軍不除,大軍側翼安全難保。”

“遼東那些契丹小魚小蝦,遣一支偏師,旦夕滅之,易如反掌,不足為慮!”李彥超大氣磅礴道,“當下時間緊迫,戰機稍縱即逝,不可因此小節,而影響北上大局!”

莫離笑了笑,無意與其爭辯。

眾人三三兩兩發表過意見之後,不再相互辯論,而是將目光都投向李從璟。長久以來的軍議習慣,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讓李從璟知道即可,無需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如何選擇,李從璟自然會有主意。

李從璟負手看向東方,道:“攻遼東!”

眾人聞言,神色不一,大多有不解之色,卻都沒有妄下評論,靜待李從璟解說。李從璟揮手,自有軍士奉上地圖,他以橫刀指向地圖,對諸人道:“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不克遼東,則我大軍側翼受威脅,未慮勝先慮敗,貿然北進,一旦營州有變,則我等遠征之師,將孤懸境外,進退無門,這是給對手機會,誠非智士所為。反之,攻下遼東,則我等進能征扶余,退能脅迫契丹側翼,攻守之勢,立時異形,此時坐立不安者,非我等,而為耶律阿保機也,也能有效牽制契丹軍。屆時是攻是守,如何攻如何守,但憑我等之意,豈不為明智之選?”

一番話將眼前形勢分析透徹,諸人無法可說,便是有激進者,也無法反駁,由是眾人再無異議。

隨即,李從璟下達軍令,以李彥超為主將、彭祖山副之,率盧龍軍、新軍,進發遼東,肅清遼東之敵,打通與渤海之通道。

遼東之地的契丹軍,此時已成孤軍,自然無需幽州軍全部進發,而盧龍軍的戰力,自非渤海軍可比,要攻下遼東,不說易如反掌,難度不大。至於新軍,此戰對他們而言,既有充實軍力之效,也能借機練軍,以便早成精銳。

在諸將散去之後,閣樓上只剩下莫離、王樸、杜千書等謀士,直到這時,莫離才道:“軍帥此時不進軍扶余,而是攻打遼東,其用意恐非方才所言那般簡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