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不熄烽火八百裏,水窮處自有雲起(五)(第2/2頁)

這樣的工作,自打這回百戰軍與契丹軍交上手以來,就已經開始,而今日之戰,無疑為參謀處的工作,又增加了一份客觀的研究數據。

李從璟手中的這個參謀處,不僅僅是“研究敵情、出謀劃策”那麽簡單,或者說不是這八個字表面上看起來那麽簡單,這八個字背後,包含了一整套嚴密的運作流程和先進的分析方法。

翌日,天明,兩軍再度交陣營前。

相比之昨日被動迎戰,經過昨夜軍議,今日百戰軍的行動,帶上了主動出擊的色彩。

在契丹騎兵如昨日般展開沖鋒之時,以君子都為主,百戰軍精騎主動迎了上去。這回百戰軍采用的戰法,是以精騎擊其一部,力求有所斬獲,並牽制其主力,至於那些仍舊奔往百戰軍步軍大陣的契丹騎兵,因為軍力大為減少,則由步軍大陣,依仗弓箭之利和防禦陣型,自行應對。

百戰軍今日戰法,可用“一攻一守,攻防兼備,一靜一動,動靜結合”來慨括,如此作為的目的,是為了嘗試掌握一部分戰場主動權,尋求取勝之機。

戰鬥的過程很是激烈,戰鬥的結果讓李從璟有些失望。

在過往的戰鬥中幾乎是無往不利的君子都,在這回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時,沒有能延續之前他們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戰績,雖然他們戰鬥得依舊兇猛,給契丹軍帶來不小麻煩,甚至是一度給他們造成慌亂,但是最終,他們還是被耶律欲隱擋住了前進的步伐,喪失了破陣的銳氣。

到最後,在李從璟眼見君子都有陷入重圍之險時,不得不下令,讓君子都撤出戰鬥,退守步軍大陣。

與君子都形成對比的是步軍大陣,作為而今的百戰軍兩位副帥之一,已是萬人之上,擁有非凡身份的蒙三,始終戰鬥在第一線。他帶領步軍大陣,不僅擋住了契丹騎兵的進攻,也沒讓契丹步軍沖亂陣腳。在蒙三帶頭戰鬥下的步軍,如同一塊巨大的鐵板,在契丹軍白色浪潮一波接一波的拍打下,巍然不動。

退回步軍大陣後,一身血汙的君子都主將郭威,跑到李從璟面前,摘下面兜,跪下身請罪,“敢請軍帥,讓君子都再沖一陣,若再不能破契丹馬軍之陣,末將願提頭來見!”

看了郭威一眼,對方羞愧、炙熱的眼神並沒有打動李從璟,他沒有答應郭威的請求,近乎無情道:“君子都與其他馬軍,以昨日戰法,協同步卒守陣。”

郭威眼中慚愧之色更甚,他有心再請戰,但他也知李從璟拿定主意之後,一切絮叨都只會換來對方的反感,而不會讓對方改變主意,只得強行按捺心中的戰意,羞憤退下。

接下來的戰鬥幾乎又回到了與昨日相同的軌跡上,耶律欲隱數調部曲,數變陣型布置,意欲沖破百戰軍大陣。而李從璟數次應變,將耶律欲隱的企圖一一堵死。

戰場上數萬人的交鋒,激烈而殘酷。

這一日,百戰軍不僅沒有取得突破,戰到後來,形勢反而比昨日還要嚴峻。耶律欲隱部曲畢竟比李從璟要多出一半,又掌握有戰場主動權,尋找起突破口來,要比李從璟更加方便。而百戰軍在君子都主動出擊失利之後,就不得不轉入被動防禦的境地。

當夜軍議,郭威再度提出讓君子都沖陣,依舊被李從璟否決。

第三日戰罷,百戰軍損失大了不少,雖然作為進攻方,契丹軍傷亡更甚,但在絕對力量的對比上,契丹軍仍舊占據不可改變的優勢。

正是這日之戰後,李從璟下令百戰軍退入軍營,不再在營外與契丹軍陣戰,而是據營防守。

取得突破性戰果的契丹軍,由是士氣大盛。

接下來的戰鬥,在契丹軍攻營、百戰軍守營的態勢中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