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有人苦戰有人行,有人夢甜有人醒(第2/2頁)

“馬懷遠是沙場宿將,本身素有才幹,領五千薊州步騎,依托丘陵地勢,要拖住契丹軍不難。”李從璟說道,“即便是之後那些契丹援軍發現不妥,想要回援雁南,卻也來不及了。”

莫離接著道:“耶律欲隱在雁南屯兵三萬,比營州還要多,他這回派遣了萬余精騎南下,與馬懷遠的薊州軍廝殺,其大本營中留下的不到兩萬大軍中,只怕沒了多少騎兵。我百戰軍兩萬對戰契丹軍兩萬,勝算還是有一些的。”

從一開始,李從璟就打定了要吃掉盧龍之北那五萬契丹軍的主意,這回好不容易等到了雁南契丹軍分兵的機會,也算是上天眷顧,李從璟怎能不去光顧雁南契丹軍的大本營,將他們一鍋端了?

李從璟道:“不能是勝算僅有一些,得是十之八九的勝算才行。要不然咱們這趟,可就算白來了。馬懷遠率領薊州軍作出的犧牲,也就變得沒有了意義。”

“這卻也不難。”莫離抖了抖折扇。

為攻打渤海國、攻打大唐城池,又因為契丹如今大興城池,以城邦建國,契丹軍中,騎兵雖然仍舊是不可動搖的主力,但步軍的數量卻也在日益增多。誠如李從璟所料,停駐在雁南的契丹軍,步軍是主力部分,占據了萬人之多。

這並不是說這些契丹步軍便不會騎射,跨上戰馬,他們依然是響當當的獵手,只不過在契丹軍的編制當中,他們被用作了步軍。軍備是步軍配置,戰法是步軍戰法,所以即便他們個個都能騎射,那也只是會騎射的步軍罷了。

因為耶律欲隱率領萬騎南下,支援耶律格孟時,出於某種考慮,並沒有打出他本人的旗號,所以李從璟等並不知曉馬懷遠所領薊州軍面對的契丹軍,就是耶律欲隱本人。此時坐鎮契丹雁南大營的,是耶律欲隱的副使耶律納兒。耶律欲隱在南行前,讓耶律納兒坐鎮雁南,給他的軍令很明確,只有一條,那就是隨時準備出戰,向薊州腹地開拔。

今日是個好天氣,草原上一望無垠,視野很是遼闊,只要稍稍登高,方圓十數裏範圍內的事物,都能一覽無余。在軍營角樓上呆了半天的耶律納兒,面向南方,遠望了半日,並沒有發現什麽異常。

他之前接到軍報,耶律格孟在追擊馬懷遠時遭受唐軍伏擊,處境危急,跟在他後面的耶律欲隱當機立斷,率軍前往支援。經過一陣激戰,數千唐軍敗逃。

只不過這些唐軍戰力頗為精悍,尤其是斷後的一部分將士,硬生生在唐軍主力撤退之時,依托不利於契丹騎兵展開的地形,拖住了耶律欲隱一兩個時辰。

但也僅止於此而已。兩個時辰後,耶律欲隱突破唐軍防線,將唐軍斷後的殘兵一舉擊潰,並且陣斬其將,隨即往南繼續追擊唐軍。

不過這群唐軍有些狡猾,他們雖然是敗退,損失也不小,但難得的是戰心並未崩潰,憑借丘陵地形,一次次給耶律欲隱的追擊大軍造成了不小麻煩。

但這些麻煩對於耶律欲隱來說,也只是見招拆招而已,他們人多勢眾,用一力破百巧的方法,一次次突破試圖反擊的唐軍,戰果一次次擴大。

前方的戰報,每隔三個時辰就會傳遞到耶律納兒手中一次,看著這些振奮人心的戰報,耶律納兒打心裏高興、興奮。在接到的最近一封軍報裏,耶律欲隱告訴耶律納兒,他已經幾乎能夠看到薊州城!耶律欲隱讓耶律納兒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南下。

雖然沒有上戰場,但是僅看軍報,耶律納兒就像經歷了一整日的大戰一樣。到了日暮,他下令全軍早些休息,準備迎接明日極有可能會接到的南下的軍令。

耶律納兒進入夢鄉後,做了一個美夢,他夢到自己站在了薊州城頭。而腳下,是屍橫遍野的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