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郭崇韜爭權有方,戰事未起死斥候(二)(第2/3頁)

穿戴妥當,李存勖對著鏡子露出一個淺淺的笑。他本是英武之人,如今又盛裝在身,愈發顯得神韻不凡。

李存勖終於有時間理會劉氏,他道:“愛妃,時辰將至,且與朕同行。”

劉氏乖巧的應了一聲,和李從璟一起出門,坐上禦駕,隨儀仗向城南祭壇行去。

天高雲淡,在文武百官,洛陽權貴的注視下,李存勖走過禦毯,行向祭壇。

祭祀天地,誓師出征。

在天下面前,李存勖宣布此番伐蜀大軍之任命。

以李繼岌為西川四面行營都統,郭崇韜為西川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將軍事盡數委於二人。又以荊南節度使高季興、鳳翔節度使李從瞿、同州節度使李令德、陜府節度使李紹瑧等各領其職。再以張憲、李愚等人隨行軍中,參議軍機。

有心人不難看出來,這回的伐蜀大軍,主要的領軍部將大多是梁朝舊臣。

唐軍六萬,自此日伐蜀。

在祭壇布置完這些事,李存勖回到皇宮,當日便沒再去勤政殿,而是隨劉氏再入深宮。

這之後許多日,勤政殿內一直空著,也不知哪一日,那大門又上了大鎖。

……

在耶律阿保機出征攻打渤海國時,李從璟在幽州公布了一系列關系盧龍九州人事變革的任命,這其中,又以幾條最為引人注目。

以古北口守將司馬長安,遷任檀州防禦使;以前檀州防禦使馬懷遠,遷任薊州刺史;以前平州長史趙鐘鳴,升任平州刺史。

契丹攻打渤海國,舉步騎大軍二十萬,耶律阿保機親自掛帥。同時,在檀州、薊州、平州之外,都出現了大批契丹遊騎活動的跡象,軍情處探得的情報表明,在檀州、薊州北邊,有一處契丹的屯兵要地,屯駐了數萬契丹大軍,而在營州,防守兵力也達到了數萬。

耶律阿保機發動對渤海的滅國之戰,對大唐不可能不設防,兩國邊境增派遊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實際上,不僅契丹向邊境派遣了大量的遊騎,李從璟也往檀州薊州平州邊境線,派遣了數倍於往常的遊騎,以求更多掌握邊境的一切風吹草動。

“耶律阿保機幾乎是傾舉國之兵去攻打渤海國,對我們幽州,他不可能沒有防備。依照我們之前與契丹的相處方式,要耶律阿保機相信軍帥不會趁此機會,對契丹發難,撿撿便宜,是怎麽都沒有可能的。既然要應對我們盧龍,在契丹大軍主力在攻打渤海國的情況下,南線采取守勢是最穩妥的辦法。契丹雖然強盛,但是兩線作戰,卻也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而采取守勢,最好的辦法,就當下而言,又莫過將重兵集結在三兩個可以相互呼應、輻射整個邊境的地方。如此一來,只要我軍北上,契丹就能從容應對。”在接到最新的消息之後,莫離對眼下的形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李從璟摸著下巴道:“以營州防備平州,再集結重兵在南境,以防備儒州、檀州、薊州。如此一來,無論我們從何處出擊,契丹的軍隊都能遊刃有余應對,這的確是以最小的力氣,取得最大效果的方法。”

“契丹不主動出擊,而是以逸待勞,這是耶律阿保機的老道之處,況且守城總是比攻城要容易一些,契丹如此行為,也是深得兵法三味。”王樸說道,“如此一來,我軍要出擊,面對的局面就要不利得多了。”

李從璟頷首道:“的確是這樣。不過這仗總是要打的,差別只在於何時開打。眼下契丹軍撲向渤海國西境,不日兩國就將開戰,我們要何時出兵,這卻是得需要慎重考慮。出兵早了,契丹軍還未在渤海國磨掉太多銳氣,兵力戰力沒有怎麽消耗,我們迎上去,這仗就要難打的多,所以最好的出兵時機,是在契丹消耗了最大限度的戰力後,我們再北上。只不過也不能出兵晚了,若是太晚,渤海國被契丹徹底擊破,沒有了還手之力,我們去戰契丹,他們有雄師二十萬,卻還是沒法兒打的。”

看向莫離,李從璟繼續道:“這個時機一定要選擇的分外恰當才行,而選擇時機的關鍵點,在於渤海國的戰力,也即渤海國現有的軍隊戰力,以及他們的潛力,能夠抵擋契丹多久,能夠支撐多久。”

莫離道:“經過遼東之戰,渤海國軍隊戰力大有提升,如今大明安依照軍帥之勸,將渤海軍調離遼東戰場,除卻泊汋城的守軍,其他都調去了西線防衛,大大充實了其西線防禦力。再者,大明安自掌權之日開始,便在為今日之戰做準備,各方面蓄積的力量也小有成就,以我看,契丹要攻破渤海國西線重兵駐守的各雄關、城池,怎麽都得需要半年的時間。而契丹軍在攻破渤海國西線後,要攻下龍泉府,最少又得半年時間。這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是我們最佳的出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