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歷經磨難終成鳳,多年對弈收官始(三)(第2/2頁)

這些問題涉及無數物資流動、各官衙之間的配合、協調,要具體計算、分配清楚不是簡單的事情,當下李從璟也不過是大致上與在座眾人定下方案罷了。待解決完這些問題,已至深夜。

無論如何,今日的目的達成,李從璟也就放了這些文官武將們回去。

大部分人都走了,李從璟留下了莫離等人。

大戰將起,諸事繁雜,現在不僅是李從璟,莫離、王樸這些李從璟的左膀右臂,也都奢望不起完整的休息時間,他們作為站在這場大戰最到處的那群人,自然是有做不完的事。

“今早得到消息,都裏鎮被契丹攻下了。”李從璟坐回原位,示意莫離、王樸、桃夭夭等人隨意坐,揉著發酸的眉心道,“渤海國在都裏鎮的軍隊,被契丹盡數圍殲,幾無一人逃脫。李四平領軍北退,轉守泊汋城。”

這不是個好消息,氣氛有些沉重,莫離道:“都裏鎮被圍數月,而李四平不能攻破契丹軍救之,城破本就是早晚的事。況且現在耶律阿保機準備傾舉國之兵攻打渤海,坐鎮遼東的耶律欲隱自然要發力,攻下甕中之鱉的都裏鎮,實在是局勢發展的必然。”

李從璟活動了一下手腳,“都裏鎮被破,渤海國在遼東的戰果化為烏有,只剩下靠近國境的泊汋城,勉強還能守得住。我倒不是可惜渤海軍在遼東的戰果,畢竟無論是大明安,還是渤海軍,經由遼東一戰,已經得到足夠多。現在我想的是,往後如何下遼東、渤海這盤棋。”

“扶持渤海國,於我等而言,最大的意義之一在於,當戰事開啟的時候,能將戰場控制在國境之外。如今遼東失去與不失去,於我等而言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明安如何處置眼下的情況。”王樸接過話。

李從璟見王樸話裏有話,遂問道:“如此說來,文伯你已有定計?”

王樸微微頷首,“以我之見,大明安應該將投入遼東戰場的兵力收回,布置往渤海國西線,以應對契丹的大舉來犯。畢竟對於渤海國而言,他們最精銳的軍隊,就是經歷過遼東戰事的大軍,好鋼用在刀刃上,遼東的渤海軍,理應去應對契丹大軍。”

李從璟點點頭,問莫離:“你覺得呢?”

“我也是此意。”莫離表示同意。

“既然如此,我便修書告訴大明安,將契丹國內最新動靜告訴於他,讓他準備應對耶律阿保機親征。”李從璟道。

話至此處,已可見當下形勢發展之緊迫。契丹與渤海之戰,終究是近到了眼前。

李從璟自當年在契丹與大明安相遇,兩人以為共同利益結盟,李從璟幫助大明安謀國,至今已過數年。兩人的一切謀劃,無論是幫助大明安執掌大權,還是幫助渤海軍增強戰力,都是因為知道契丹要攻滅渤海。如今大明安成功上位,渤海國軍隊也算有所成,然而兩人應對契丹的謀劃,最終結果能否如願,還要看接下來的國戰。

說完渤海,李從璟對眾人道:“與契丹對弈多年,終於到了要見分曉的時候。這時候我等萬要謹慎,不可功虧一簣。”看向桃夭夭,“自今日起,與韃靼部之通信,改為一日一次,並且線路也要增加,至少三條線同時發信。必不能使我等與韃靼部之聯系,在這個時候出現意外。”

桃夭夭應聲道:“放心就是。”

說到這,莫離突然開口道:“耶律阿保機已要攻打渤海,戰事一觸即發,早聞陛下有出兵蜀國之意,不知朝中對此事商議的怎麽樣了,我大唐出兵攻打蜀國,又會在什麽時候?”

李從璟搖搖頭,表示對李存勖難以把握。他雖然知道大唐的確要伐蜀了,卻怎麽都想不起具體時間。早知如此,前世便該好好學學歷史,將這些事情都記住的。

秋意濃,秋意深,秋日到了同光三年九月十八這一天。

這一日,當今天下最強的兩個邦國,其君主下達了兩個影響天下格局的命令。

兩日後,李從璟得到消息。

九月十八日,耶律阿保機率軍出西樓,發動對渤海國之戰。

九月十八日,大唐以皇長子李繼岌為帥,以郭崇韜為實際掌軍大將,出兵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