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歷經磨難終成鳳,多年對弈收官始(二)(第2/3頁)

耶律德光坦然道:“至少在當下契丹國,除卻父皇,無人比兒臣更適合執掌此權。”

“好!”耶律阿保機終於發出一聲贊嘆,“鋒芒內斂,堅而不剛,柔而不弱,既溫潤如玉,又殺氣凜然,既溫和謙虛,又飽含銳氣,能知退,更有謀進之雄心。德謹,你終不負朕之所望。”

“謝父皇!”耶律德光誠摯地說道,“德謹”是他的字。

耶律阿保機臉上露出滿意的笑,他對耶律德光道:“渤海國雖小,但畢竟不是韃靼、黨項等部落可比,他是一個完整的邦國,有朝廷,有雄城,更有廣袤的土地,國力雖然不如我大契丹,卻也不能小覷,此番進攻渤海國,不戰則已,一戰必勝,朕預備傾舉國之兵,禦駕親征,以雷霆手段,將其滅之,不給其挪騰轉圜的余地。你既重領天下兵馬大元帥之權,當知曉朕之用意。”

“眼下南有大唐虎視眈眈,西有草原諸部不甘失敗,我大契丹攻打渤海,務求一戰滅之。若是讓其緩過勁來,讓我大軍陷入久戰,則各方勢力必定會蠢蠢欲動,只有雷霆滅國,才能不給他方趁機鬧事的機會,才能震懾宵小,也才最能有利於我大契丹國!”耶律德光道。

“說的不錯,正是如此。”耶律阿保機點頭,“但是眼下攻打渤海國,雖然勝券在握,卻也不是沒有麻煩。”

耶律德光知道耶律阿保機指代的是什麽,沉吟著道:“只要我等雷霆滅渤海,南之大唐,西之諸部,皆不足為慮。唯一不會坐視我大契丹出兵的,只有李從璟。而現在大明安執掌渤海國大權,經過這段時間磨練,也變得頗有能力,能給我們造成一些麻煩。”

耶律阿保機頷首道:“大明安終究是乳臭未幹的小子,便是他有幾分能耐,渤海國卻不是他一人能撐起來的,若無李從璟,他又能成什麽事?此戰,最為關鍵的障礙,還是在李從璟。這幾年來,李從璟在幽州韜光養晦,又是屯田,又是擴軍,備戰之跡再明顯不過,以他的性子,一旦我契丹與渤海開戰,他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必定會支援渤海國。”

“因是,要攻打渤海國,李從璟不可不防。”耶律德光道,“父皇,如何應對李從璟,父皇可有謀劃?”

耶律阿保機不答,反問耶律德光:“你可有謀劃?”

耶律德光露出一個恬淡的笑意,笑容裏蘊含深重的殺機。

耶律阿保機也露出老狐狸一般的笑容。

……

不知不覺間,炎夏散盡,時入濃秋。

幽州。

李從璟召集了如今盧龍最有實權的眾多文官武將,將耶律阿保機將欲出兵的消息,告知了眾人。這個消息是軍情處從西樓遞回來的,準確性毋庸多言。

“耶律阿保機圖謀渤海國已久,早在本帥初至幽州,出使契丹,在西樓時,便窺知了阿保機的這個打算。當時渤海國王子大明安正好也出使契丹,當年之行,本帥與大明安結識,大明安以他渤海國王子的身份、立場,將耶律阿保機圖謀其國的意圖,看得清清楚楚。因有契丹這個共同敵人,本帥遂與大明安結為莫逆之交,你們也都知曉,之前莫離和桃夭夭帶領軍情處隨大明安歸國,幫其掌握渤海國軍政大權,都是出自本帥謀劃。”

“遼東之戰打響後,演武院兩百學生入遼東,也是本帥親自授意。之所以有凡此種種舉動,為的就是應對今日,耶律阿保機傾舉國之兵,發動攻滅渤海國之戰。目下,耶律阿保機出征渤海國之事已定,整個契丹國,都在為此事做準備,每一日,都有源源不斷的軍隊開至西樓駐紮,現在,不僅是西樓,在我大唐與契丹邊境,在契丹國內各重點屯兵地,都有契丹大軍身影。”

“局勢如此,大戰一觸即發,已是毋庸置疑了。今日請各位前來,為的就是一件事,盧龍如何應對耶律阿保機攻滅渤海國。”李從璟看著眾人說道,“契丹出兵之期日近,此事容不得耽擱,各位但有想法,今日盡管言之。因為過了今日,諸位可能會忙得再沒有在本帥面前說話的機會。”

在李從璟面前,幽州一應文官,各著官袍,坐在左側,這其中以莫離、費高章為首,包括耶律敏、衛道、衛行明、衛子仁、王樸、杜千書、王不器、張一樓以及幽州其他高位文官;坐在右側的,則是幽州手握實權的軍中將領,他們以李紹城和李彥超為首,包括蒙三、孟平、李彥饒、郭威、皇甫麟、彭祖山、吳鉤、陳青林以及軍中各位主將;除此之外,便是桃夭夭、趙象爻、第五姑娘等軍情處高級統領。一廳之中,人才濟濟,滿堂輝煌。

聽了李從璟的話,這些人也都知道,李從璟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契丹對渤海國用兵,盧龍無論如何也是要支援的,現在李從璟召集眾人,要討論的重心,是在如何支援這個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