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遊演武院有三望,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第2/2頁)

說到這,見杜千書似懂非懂,李從璟笑了笑,繼續道:“當然,國防實力並非僅靠演武院就行,它需要一個國家在整體上的支持。就目下而言,演武院除卻培養軍中將官之外,還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研究敵軍,包括敵軍戰法習慣、戰備體系、征戰之道、優勢弱點等等,甚至是敵軍主要將帥,都要細細剖析,這算得上是‘廟算’的範疇,有此,在戰端開啟時,能針對性應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打贏戰爭。第二件事,研究軍備,昔年漢武欲對匈奴用兵,感漢軍兵甲不利,遂得精鋼煉鐵之法,成環首刀。漢軍之後之所以能屢敗匈奴,不僅在於衛霍將才,環首刀之利,亦有大功。今我欲征戰天下,軍備不可不利。無論是攻城利器,還是對陣利器,亦或是守城利器,都需要改進、研制,力求夫未戰,而已在軍備上戰勝對手,先拔優勢。”

這兩件事,杜千書聽聞之後,大為驚艷,細想之下,更覺其中利害,前者對陣下藥,後者提升自身戰力,皆是征戰取勝之正道,分量不可謂不重。尤其後者,憑借裝備之優勢,通過硬件上的優勢戰勝對手,這在歷史上也是有章可循的,杜千書飽學,自然能體會其中分量。

在李從璟說完這兩件事後,杜千書迫不及待的問:“第三件事為何?”

“第三件事,立足前兩者基礎上,是為改進我軍征戰、戰陣之法。兵種配合,步騎協作,攻堅與守城之術不同,則攻堅與守城之軍亦應該不同,唯其不同,可優化資源配置——區別軍力,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李從璟說道。

在李從璟的規劃中,軍隊戰法也是隨著軍備改變而改變的,世界軍隊的發展演變史,追根揭底,是武器裝備的進化史。自後世來,李從璟自然清楚火器的威力,對火器他心不可能沒有想法。之前不言,是沒有那個資本,現在他節度一方,是為小諸侯,他胸中的墨水,也終於有了能稍稍揮灑的天地。

退一步說,即便是打造火槍不太現實,那麽大炮呢?便是打造大炮也難,那麽改進火藥,造個炸藥包可不可以?若能得如此,攻城時,無論是用投石機,還是人力,往敵方城頭拋百十炸藥包,那場面是不是很美?或在城門下埋一堆炸藥點燃,轟的一聲,城門是不是就能被炸毀?

當然,這些都是李從璟的設想,具體能不能實行,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至少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正確的思想,他願意為此去努力。

杜千書細細思考之後,由衷道:“此三者皆是大有可為之事,事若能成,我軍戰力——我大唐國防實力,必定能夠傲視天下,屆時,別說征戰草原,便是一統天下,也指日可待矣!”

想想這件事做成之後的景象,唐軍所到之處,敵軍皆潰,萬裏神州,在唐軍兵鋒所指下,一城一城被插上大唐的旗幟,最終,那副天下輿圖,成片成片被染紅,最後重歸一統,匯聚成一個大大的“唐”字,杜千書就不能不熱血沸騰。

按照李從璟這個構思,即便是唐軍日後征戰天下,重現太宗玄宗時期的版圖,將大唐軍隊拉到中亞去,再與西方爭雄,也不是可不能。

越往深入想,杜千書越是被他自己勾畫出來的畫面所震撼,最後,他幾乎是聲音顫抖道:“天下之大,但凡夢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大唐所在!軍帥一番苦心,千書今日方知矣,千書能主持演武院之事,實是莫大榮幸,日後殫精竭慮,必不負軍帥所望!”

相比之杜千書此時的激動,這一切構想的“始作俑者”李從璟就顯得淡然得多,畢竟他不是初聞這些事,也不是初次想象那些畫面了,十多年來,這些東西日夜縈繞在他腦海中,不知被他想象、構思了幾百幾千回,在構思還未實現的時候,李從璟已不會再情緒起伏。

擺擺手,李從璟問杜千書:“千書,你且說說,要做到這三件事,最大的難處在哪裏?”凡事先問難處,這早已成為李從璟的習慣。做事情說到底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困難,困難都解決了,成果便會順理成章。

杜千書沉吟道:“要做成這三件事,固然千難萬難,但最大的難處,千書竊以為在兩個字。”

“哪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