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東歸再會秦仕得,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第2/3頁)

李從璟初至此地時,滅了一支契丹監視韃靼西遷的契丹軍,之後契丹的大軍一直未曾露面,這裏面固然有耶律敵烈在桑亁關損兵折將的緣故,但這並不意味著契丹會放棄派遣大軍繼續前來。李從璟與圖巴克將諸項事宜商議完後,韃靼部離開居延海,繼續西行。

李從璟本欲去西域看一看,順路也探查一下沙州瓜州一帶的情況,但一封經由勝州,突兀傳達到他手中的信件,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打算。不僅要放棄這個打算,李從璟還準備立即動身東歸幽州。

百戰軍孤軍深入,與幽州信息傳遞不便,這封信件到李從璟手中時,距離發出的時間已經過了許久,所以李從璟幾乎是在看完信後,就面見圖巴克,提出東歸。

這封信,源自幽州。或者,更準確的說,它源自遼東。

莫離和桃夭夭自去年秋隨同大明安入渤海國,時已近一年。前不久,渤海國出兵遼東,一路連戰連捷,但在其攻下建安城後,面對契丹五萬大軍,大明安拒城而守,與之激戰,終因城防不固,城防器械、糧草缺乏,為契丹大敗。

信是莫離所寫,他在心中提到,渤海國軍隊在敗走建安城後,一路潰退,不得不退守東部泊汋城,原本良好的形勢急轉直下,遼東危急!

不過好在南部都裏鎮尚在渤海國軍隊手中,渤海仍能據守遼東半壁江山,只不過面對契丹雄師,渤海國軍隊能否守住這半壁江山,實在沒有把握。

莫離在信的結尾說道,因屢有勝績,半下遼東,大明安者滋生驕狂之氣,建安之敗,未因天時地利,乃因人為。今大軍敗退,大明安方知悔之晚矣,然遼東大好局勢,幾乎付之東流。遼東若要堅守,必須得援軍,否則斷無戰勝契丹大軍之可能。是棄是守,請速定奪。

契丹大軍雖在百戰軍手中屢吃敗仗,但其畢竟是久戰精銳,豈是渤海國軍隊可以相提並論的。渤海國軍隊以絕對優勢兵力,輔以奇謀,或可戰勝,而一旦失之大意,必敗無疑。

李從璟要走,圖巴克無法挽留,只得相送。

當日,百戰軍拔營,李從璟令大軍先行,自與圖巴克、阿狸等人作別。

自打那日阿狸半夜入夢後,這幾日來,她與李從璟夜夜纏綿,兩人之間雖不說如膠似漆,卻也都彼此深陷其中。

畢竟阿狸已為人婦,風情不同,李從璟這幾日深解其趣。而今分別,再見便不是朝夕之事了。所以在送行眾人中,阿狸卻是最為幽怨的。

但兩人之間並無名分,這件事也沒有公開,一直都是“隱蔽”進行,是以在眾人面前,兩人也不好太過糾纏,然而阿狸那副欲語還休的神情,卻讓李從璟心中多了幾分不舍。

最後,李從璟只能告訴阿狸,“來日方長,今日雖別,來日相會有期,公主殿下不必太過掛懷。”

阿狸嗯了一聲,依戀道:“將軍保重。我和韃靼的未來,就寄托在將軍身上了。”

李從璟點頭,再與圖巴克等作別,隨即躍上馬背,揚鞭一揮,踏風而去。

目送李從璟的背影離去,眾人身色不一,圖巴克目中飽含希望,莫西裏則是一副送別英雄的神情,而巴拉西,臉色卻有些異樣,他看了神色黯淡的阿狸一眼,眸底不知在流淌什麽情緒。

在送別李從璟之後,圖巴克等人陸續西歸,趕上韃靼部大隊人馬,繼續西遷的征程。當然,為與韃靼部保持聯系,李從璟也留了人跟在圖巴克身側。

回到西行隊伍中,巴拉西走到阿狸身旁,神色復雜的問她:“阿姐,我聽說這些時日來,你曾夜入李從璟的大帳,此事是真是假?”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此事雖不至於讓韃靼舉族皆知,但要瞞過所有人,卻是不太可能,巴拉西就是知曉此事的人之一。

阿狸笑了笑,不在李從璟身側,她全無那副溫馴小獸之態,眉眼裏除了一成不變的嫵媚,就是濃濃的英氣,自有一股尊貴,“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聽到這個回答,巴拉西感覺到胸中騰地升起一股怒火,他沉著臉道:“李從璟是唐人,你怎麽可以進他的帳篷?”

“我要進誰的帳篷,誰又管得了呢?”阿狸咯咯笑著走開,將巴拉西留在原地發愣。

這一幕恰好被圖巴克看在眼裏,他走過來,拍了拍巴拉西的肩膀,追上阿狸,嘆了口氣,眼中流露出愧疚之色,“讓你為韃靼部作出如此之大的犧牲,是父汗之過啊!”

阿狸展顏道:“父汗這話錯了。李從璟是世間英雄,委身於他,怎麽能說是犧牲呢?若說是犧牲,只怕世間萬千女子,求都求不來這份犧牲呢!”

圖巴克怔了怔,“你當真這麽想?”

“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有雄心壯志,又有與之相匹配實力的豪傑?在這一點上,我與尋常女子並無什麽不同。”阿狸道,“唯一不同的是,我比他們都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