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勢有分合難預料,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第2/3頁)

草原民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這個“遊”的範圍是有限的,通常只會在幾個草場間來回遷徙,或者是在氣候大變,原居地不適合生存的情況下,才會遷徙到其他地方。遊牧民族對故土的感情自然不能與中原人相比,但也絕非就半分沒有。況且,韃靼部如今可不是主動遷徙,而是在被契丹軍擊敗,死傷無數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家園,這情況就又不同了。是以圖巴克的說辭,並非是空洞之言。

然而,在政治上,感情從來都是拿來利用的手段,是表而不是裏。圖巴克這番話說得動情動理,然而讓李從璟動心的,還是圖巴克在言談中隱含的對契丹的仇恨,已經想要改變現狀,重奪故土,恢復韃靼昔日盛況的渴望。這便是李從璟希望看到的。

李從璟先是對圖巴克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隨即道:“大汗,韃靼部的遭遇讓人同情,契丹的所作所為,又為之憤慨,而您作為韃靼部的大汗,心系百姓,處處為韃靼部子民著想,叫人敬佩。”

說到這,語氣漸漸厚重、激昂,“契丹者,狼子野心之輩,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後,便一直不曾停止過對外征戰,讓原本和平安寧的草原烽煙不息,實在是草原罪禍。本朝自太宗以來,草原民族與漢人漸成一家,彼此感情深厚,大唐對草原兄弟,一向也是待之優厚,但凡有南遷者,莫不妥善安置。歸根結底,大唐是希望草原的和平能夠長久。”

“如今契丹趁亂而起,荼毒草原,不僅讓草原諸部災難深重,也屢屢寇邊,讓中原志士憤然不已,大唐欲擊契丹久矣!只是先前中原內亂不寧,朝廷分身乏術,這才讓契丹有了壯大之機。如今,中原既定,我朝陛下英明神武,坐擁中原,俯瞰九州,豈會缺乏吞吐八荒之志?當此際,契丹這顆毒瘤,便不可不拔出!”

李從璟這番話,讓圖巴克眼前一亮,他最後道:“光復平州,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又言:“大汗可能不知,在本帥北上之前,為耶律敵烈竊取的勝州,已重歸大唐了!”

圖巴克驚訝的啊了一聲,“勝州已為大唐王師收復了?”

“正是。”李從璟點頭正色道。

因李從璟這番話,圖巴克信心大增,他不無激動的向李從璟再度確認,“大唐皇帝陛下,真有出擊契丹,以壓制其囂張氣焰之意?”

李從璟莊嚴肅穆的點頭道:“我王師相繼光復平州、勝州,今我百戰軍又現身於此,難道還不能說明這個問題嗎?”

李從璟這話半真半假,讓人難以辨別,但李從璟最後那句話,卻是貨真價實存在的事情,特別是李從璟作為盧龍節度使,竟然出現這裏,其意如何,是為先行探路,還是為先擊契丹,這些固然難以揣度,但最起碼,這就讓人不能不相信,大唐的確是有出軍草原之意的!圖巴克欣喜起來,這個消息讓他情難自禁,他連連說道:“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從始至終,大唐都是希望草原和平安寧的,並不希望看到有人打破這份平衡。”李從璟繼續丟出重磅炸彈。

這話讓圖巴克瞬間外焦裏嫩,這才是重點。大唐為了自身強大,讓中原能安穩,不受草原民族襲擾,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鄰國的,對於唐朝而言,草原上保持各方勢力均衡,彼此牽制,實力又都不足以對大唐形成威脅,這才是大唐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有這樣,大唐皇帝才能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天可汗”,在草原事務上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甚至是一言九鼎的影響力。

而如今,契丹強勢崛起,打破草原平衡不說,還屢屢侵襲唐境,這就讓大唐無法坐視,必定出手改變這種局面。而在李從璟的話中,有意無意中總在強調,當今的大唐皇帝是有吞吐八荒的雄心壯志的,大唐能從入主中原,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從常理上講,大唐在入主中原後,接下來的確是應該征服天下了!

圖巴克想道:“當年天可汗在位時,也是化家為國,從一地稱王到入主中原,在他平定漢人國邦之後,立即就對草原動手,即便是當時強大如突利、頡利可汗,也只能在大唐的兵鋒下被征服。難道,如今,歷史要重演了?”圖巴克越往深處想,越覺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再看李從璟,年紀輕輕,卻手握雄師數萬,在草原風雲激蕩之際,竟敢孤軍深入,這份氣度膽量與才幹,豈不令人折服?而一個王朝的強盛,不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這樣傑出的人嗎?當年的李靖、李績、薛仁貴等,都是如此雄才大略!

想到這,圖巴克渾身都微微顫抖起來,他仿佛看到了什麽,又仿佛正在把握什麽,這讓近來一直處在焦慮、絕望中的他,頓覺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起來。這種感覺,叫做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