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勢有分合難預料,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第2/2頁)

大明安和李四平現在這副表情,稱得上是一唱一和,莫離面無表情,對大明安和李四平的決定不置可否。他打開折扇,在胸前輕輕搖動,絲絲涼風撲打胸膛、面龐,讓他的心也跟著平靜。在這場決策中,他始終不發一言,恍若置身事外。

幫助大明安奪權也好,攻打遼東也罷,甚至是登上渤海國未來的王座,莫離扮演的角色不過是顧問罷了,他本就不是渤海人,與大明安也素無交情,性子灑脫如他,在大明安恭敬問計於他的時候,他樂意出謀劃策,但在大明安聽不進去異議的時候,他卻也沒有“苦諫”的興致。

對於大明安,莫離是外人;對於莫離,大明安何嘗不是外人?

大明安不尊重莫離,莫離自然沒有心思腆著臉去賣弄墨水,那是對他才學的侮辱。他肚子裏的貨,只在適合它們身份的場合,才會拿出來。這是他莫離的驕傲,也是他作為一個才子的驕傲。

莫離不說話,此時的大明安也沒有拉下臉向莫離問計的心思,他本想問問莫離的意見,畢竟莫離的意見一向直入核心,但眼下莫離神色清淡,大明安便覺得,他堂堂渤海國王子、渤海國大軍統帥大明安,離了他莫離還能走不了路了?遂不復再問什麽。

“既然諸位都沒有異議,此事便如此決定。”大明安道,沉吟一下,“守城守於野,守孤城如守死耳,今契丹大軍先鋒既然先至建安,那我大軍便與之在野外會戰,力求將其一舉擊潰,如此,不僅可以削弱契丹大軍的力量,也好殺殺契丹大軍的氣勢!”

李四平想了想,道:“正該如此。”

莫離懶得多言,向大明安微微拱手,徑直轉身而去。

莫離雖然有些“傲”,但他平日全無“傲氣”,他所有的是含而不露的“傲骨”,總體說來,莫離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因為他會平視每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位居高位的掌權者,還是普通的軍士、百姓。如今,莫離連與大明安呆在一起的興致都沒了,桃夭夭性子外懶內驕,就更不會繼續留在大明安眼前,遂和莫離一同離去。

他們倆一走,隨在他們身後的軍情處十數銳士,也皆都離開。大明安身旁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一半,這讓場中的景象看起來有些怪異。而現在留在大明安身側的,除卻李四平等極少數位文士,便都是軍中將領,其中一人憤憤不平的對大明安道:“殿下,這些人竟然如此無禮,殿下沒發話,他們就自行離去,實在是狂傲至極!請殿下下令,將這些人拿下,收入牢,以正殿下之威!”

在莫離和桃夭夭離去的時候,大明安臉色很不好看,但他畢竟不是生性殘暴的人,要他因為這點小事,將莫離和桃夭夭收押,他還做不出來。再者,這位渤海國將領不知,大明安卻是知曉的清楚,要拿下莫離、桃夭夭,談何容易?他們身旁那些如影隨形的銳士,戰力可不是一般的彪悍。

事實上,直至今日,大明安都不知道,莫離和桃夭夭到底帶了多少這樣的人到渤海國,此番又帶了多少人在身邊。這話說來荒唐,但事實就是如此。為此,大明安曾特意問過莫離,護衛他們的軍情處銳士有幾何,但莫離並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微笑道:“足以應對一切需要。”

足以應對一切需要,這是一句狂妄的話。然而,無論是之前在渤海國,還是現下出征遼東,但凡有要用軍情處的地方,他們的確能及時將事情處境完畢,這讓大明安不得不承認這件事的真實性。

大明安忽然想到,莫離口中的“一切需要”,是否也飽含了在特殊情況下,軍情處有護衛莫離和桃夭夭,全身而退的力量?這些特殊情況,是否也包括如那位渤海國將領所言,大軍要收監他倆,或者是渤海國軍敗的情況?

想到這,大明安驟然驚覺,並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怕只是他自以為的掌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