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鐵甲陣前橫殺敵,天將雄師出關急(一)(第2/2頁)

耶律敵烈收回了望向桑亁關的目光,轉而望向西邊。

耶律敵烈謀取桑亁關的謀劃和布局,走的是陰謀算計的路子,雖然其中也有陽謀為輔助,但本質和主體卻是陰謀無疑。但凡陰謀,就有破綻,再高明的陰謀,也有可以將其打破的可能。

但李從璟不同,他此番回援桑亁關,以大軍直來直往,以堂堂之陣、堂堂之法與耶律敵烈對壘,走得完全是陽謀的路子。這個陽謀裏面,有技巧,有布局,但它的每一部分都堂堂正正,因此它沒有破綻。沒有破綻,就不會被對手抓住一點,從而將其全盤擊潰。要勝沒有破綻的正道陽謀,唯一的方法,就是以絕對的力量,迎面將之擊敗。

耶律敵烈能否以絕對優勢,正面將李從璟和大同軍擊潰?這不好說。然而,就如何對付李從璟,耶律敵烈心中卻是有計策的。

加上新近回軍的耶律博納,在桑亁關外列陣的契丹大軍超過了萬五千人,這還是應天軍之前在李從璟手裏連敗了兩場,損失了一些人馬的緣故。這兩戰,一是馬軍被李從璟當頭棒喝般擊潰,接著又驅趕潰敗的馬軍,沖擊前來支援的後續大軍,造成全軍性的混亂,讓應天軍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如若不然,此時契丹的軍陣還能再大些。

這麽多的契丹軍隊,列陣在桑亁關外,僅是陣勢就足夠嚇死人,但為何面對只有區區千人駐守的桑亁關,耶律敵烈卻久攻不下?這裏面確有秦仕得不惜重傷之身體,親自坐鎮指揮,激勵全軍將士的原因,加之桑亁關守軍將士俱都奮力死戰,但最重要的,還是桑亁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留給外敵攻城的接觸面太小。

這就使得,契丹雖空有萬五大軍,但真正在與唐軍作戰的,其實不過幾百人而已,而其中能與桑亁關守軍短兵相接的,就更少了。也唯此,秦仕得才能守住邊關,要不然他早就殉了國。

人滿一千,無際無邊,人過一萬,接地連天。李從璟率領大同軍將士出現在桑亁關前時,入眼盡是密密麻麻的契丹軍士人墻,真個如同浩瀚森林,別說眼觀全局,一旦融入人群中,連方向都無法辨別。

而大同軍,即便是面對如此人城,也一頭紮了進去。

耶律敵烈高高佇立在望樓上,微微頷首,冷冷看著軍陣後面卷起陣陣塵土奔近的大同軍將士,對方毫無畏懼、一往無前的軍陣落在耶律敵烈眼裏,讓他眸底湧起縷縷冰冷的殺氣,他眼中的漠然,使他看對方就像看死人一樣。

如今的契丹,因有南北院之制,漢人文官文士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與中原一樣,契丹貴族、大將,也盛行養士,蓄養門客,作為他們自己的爪牙,為他們私人服務。耶律敵烈身為北院大王,位高權重,他麾下亦有門客無數,此時跟在他身旁的,就是他的謀主,韓仲錫。

韓仲錫一副標準的漢人文士裝扮,長衫方巾,蓄有大夫須,一派儒雅之相。

淡漠看著李從璟帶領大同軍奔近,韓仲錫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淺淺笑容,向耶律敵烈微微拱手,道:“恭喜大王,李從璟已入您甕中,離死不遠矣!”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耶律敵烈卻有意謙遜起來,他語氣淡然,但卻信心十足,“大同軍距離死地,尚有一步之遙,現在就高興,為時過早了些。”

韓仲錫絲毫不為所動,很堅定的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收起羽扇,認真地說道:“此番大王用計將秦仕得、大同軍騙出長城,後有親自領軍東征,攻打桑亁關,謀劃布局天衣無縫,本是一舉功成之舉,卻被李從璟這小兒莫名其妙的撞破。李從璟固可恨也,然則其可恨之處未止於此,前日他領大同軍殘兵向西南而退,又在瞬息之間攻下勝州,這才是最讓我大軍忌憚之處。有李從璟在勝州,何以於如芒在背?若使李從璟自勝州出軍至此,擁五千精銳,居於陣後,虎視眈眈,則進可襲擊我軍於陣後,令我等無法安心扣關,退可鼓舞桑亁關守軍士氣,以為援引。李從璟若果真如此行事,我等情勢危矣。”

韓仲錫搖頭晃腦,卻是越說越起勁,他繼續道:“攻克桑亁關,此我等此行之根本,奈何扣關數日,雖進展不小,但雄關仍在唐軍手中,我等莫可奈何,眼看此關不可下,而李從璟在後,擺在我軍面前的,就只剩下退軍一條路。然而,李從璟小兒到底年輕心性,至此地,不布陣據守,眼見我攻關甚急,便欲來探我軍陣虛實,殊不知為將李從璟這只乳虎屠宰,大王早已有了謀劃。李從璟不接陣尚好,一旦他接陣,必陷入大網布置好的陷阱中,只有死地,沒有生機!”

“而一旦李從璟死,大同軍敗,秦仕得還能支撐幾日?桑亁關,旦夕可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