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士卒死戰活離陣,將軍浴血為哪般(上)(第2/2頁)

馬軍腳快,步卒是萬萬跑不過的,然則真要說起來,人力發狂時也能日行百裏,而縱觀歷史上經典、輝煌的騎兵追擊案例,最多也不過一日兩百裏的水平罷了。按理說兩者差異應該極大,但事實為何是如此?這卻是因為,人再多,跑起來也容易,馬多了,跑起來就很困難。後者要維持隊列,要保證奔行途中不出亂子,那是很難的。人則不同,只要稍稍拉開距離,怎麽都不會跑出大亂子。

李從璟帶領大同軍的第一日征戰,前半部分便在狂奔中度過。傍晚時分,後面的契丹精騎追了上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同軍行軍速度雖然比平日快了很多,但仍舊勉強維持著隊列,所以被契丹精騎在天黑前追上,並不難理解。

從桑亁關向西南,百五十裏之外便是流經河套平原的黃河,平原之上,黃河水流平緩,若得船只,要渡河而過很簡單。豐、勝二州之一的勝州州城,便在黃河之濱,距離此地不遠。

若大同軍能順利趕到黃河沿岸,平穩渡過黃河,那麽契丹軍再要追擊大同軍,就會難很多。大同軍甚至可以在渡過黃河後,在河岸以逸待勞,在契丹追兵渡河之際,半渡而擊之。因是,只要渡過黃河,即便是面對數倍追兵,大同軍都能遊刃有余。

黃河,便是大同軍此行第一個目的地。然而此時距離黃河,尚有數十裏之遙,而契丹精騎已尾隨而至。依照目下形勢,在抵達黃河之前,大同軍必須與契丹追兵一戰。戰若勝,將契丹追兵擊退,則大同軍可至黃河,渡河而過;戰若敗,則黃河不再是彼岸,而是地獄,被契丹精騎追趕到黃河岸邊的大同軍,將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成為真正的絕境之師,只有死路一條。

李從璟在被遊騎告知契丹軍將至後,令大同軍步軍繼續趕往黃河,而他和張大千等驍勇之將,則率領大同軍騎兵留下阻擊契丹追兵。

馬軍精貴,便是朝廷六軍與侍衛親軍配置比例亦很小,莫說藩鎮軍了。大同軍有將士五千,馬軍不過千余之數,而經由之前一戰,頗有損失,此時只剩下了千騎左右,此時全都留下來與李從璟一道,阻擊契丹精騎。

而前來追擊大同軍的契丹先鋒精騎,數量達到了三千,其統率便是昨日夜裏在李從璟手裏吃了虧的耶律雉。

耶律雉在得知大同軍馬軍竟然全部都留了下來,意圖阻擊他們的時候,不僅沒有擔憂,反而露出喜色。他對身邊的老三老四說道:“今父王親自督陣於桑亁關外,欲以雷霆之勢攻克此關,我等追擊大同軍的人馬雖不多,卻也接近萬人,依父王的意思,我等只需要將大同軍遠遠驅逐,或者死咬不放,使其無法回頭支援桑亁關,則桑亁關早晚必定落入父王之手!然則我等昨日戰事不利,父王已大為惱怒,此番追擊大同軍,怎能不將李從璟斬之以獻父王?我等大軍,三倍於敵,大同軍必敗無疑,且隨我殺上前去,將李從璟生擒陣前!”

老三、老四聞言,皆點頭應是,“正該如此!不擒殺李從璟,不足以泄我等心頭之恨!”

老五陰著臉跟在一旁,沒有搭話,眼鏡蛇一般的眸子裏,不知在閃動什麽樣的光芒。

眾人計議已定,再不復多言,列好陣型,沖向大同軍馬軍所在之地。

千余騎前,李從璟沉著靜立,他已經披上甲胄,握上馬槊——大同軍四千余人,要給他湊出一副披掛何其容易。夕陽西下,余暉如金,染遍這迎風肅立的千騎。

臨近黃河,又是河套平原邊緣,此處地勢大致平坦,唯有低矮山丘,是沿著東部雲州邊境線延伸過來的山巒——平州邊境線便是長城沿線。

耶律雉求戰心切,也知時間寶貴,故爭分奪秒,迎面而來沒有二話,直接就是沖陣。李從璟等以逸待勞,卻也知道斷無拖延時間的可能,況且契丹大軍在後,他們也無暇去拖延時間,盡快擊潰這支契丹精騎,是他們唯一所求。

李從璟身後,近百青衫近衛面無表情,只是肅殺的盯著逐步靠近的敵軍。耳畔響起的馬蹄聲,催動大地顫抖不已,一把把亮起的長刀,是鬼魅也是天使。

並為尖刀的李從璟和張大千,策馬而出,帶動千騎沖出陣,一往無前殺向面前的契丹蠻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