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颶風過崗百草伏,謀大事者必影孤(第3/3頁)

“幽州太遠,本王去不得,要對付李從璟,就只能將他引來邊境;本王手中力量有限,無論是軍隊還是死士,都不敢言有必勝把握,贏下李從璟的百戰軍、軍情處,所以本王不惜花費常人無法想象的代價,從西征的耶律敵烈手中,借來那些李從璟怎麽都無法預知且擁有驚人個人武力的山門劍客,為的,就是尋求一擊制敵啊!”

這番話足夠驚天動地,耶律德光此番南下的真實打算,至此也終於揭開了面紗!若是有李從璟一方的人聽見耶律德光這番話,說不定要駭得面無人色,他身旁的文武官吏,之前無一人能料到,耶律德光竟然是這般用心!

耶律德光這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其心機之深沉,其布局之巧妙,已然超乎眾人想象。

“多倫,你日日隨我左右,當知在我大契丹國東征西討無往不利的大勢中,本王不顧西征大局,不顧父皇東征籌備,執意南下,來對付一個在那些朝堂大臣們看來,尚不足全力以赴應對的李從璟,承受了多少壓力、非議!朝中那些大臣們都以為,本王是不堪之前數度在李從璟面前受辱,這才憤而咬住李從璟不放,不顧大局也要找回臉面。然而,本王貴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真是如此不識大體之人?”耶律德光目光中有著化不開的郁結,這裏面的深沉意味,讓多倫一時也不能理解。

耶律德光繼續道:“誠然,本王之所以南下,固有李從璟前番曾數度讓我受辱,心懷不忿之由,但也正是通過這些事,本王才深知,他非是池中之物。對李從璟,實不可有片刻姑息,若任由步步壯大,來日必成契丹國大患,其害將絲毫不亞於當年之李亞子!可笑那些大臣們,竟都對此視而不見,他們又何曾知曉,一個真正的天才,即便尚且年少,卻早有吞吐天下之胸懷,何況其已漸有改變天下大勢之實力?豈不聞,大明安歸國之後,不到一年時間裏,渤海國已然崛起一幫務實強幹之能臣,其所以能如此者,是有李從璟遣人相助之故啊!這樣的人,不在其羽翼尚未豐滿時扼殺,待其乘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裏時,再要應對,其難豈止勝過今日十倍!”

耶律德光深邃的目光,充斥著濃厚優思,一種憂國憂民的情緒,猶如實質般溢出。

多倫心懷激蕩,情緒復雜不能言,他怔怔望向耶律德光,眸底是揮之不去的崇拜與仰望。他想,李從璟固然是天才,年少有為,然而殿下又何嘗不是?這世上,總有些人,生來眼界、思維就超乎常人,不可以常理度之,大概也只有同類人,才能了解彼此,而也正是因此,殿下才對李從璟格外忌憚。

昊天湛藍,驕陽當空,萬裏無雲,耶律德光的身影在高處顯得有些蕭索。

耶律德光沉聲道:“大爭之世,世人,尤其是身居高位者,總喜言‘謀國’二字,然而,他們當真知道何為謀國麽?而他們中間又有多少人知道,庸才妄言謀國,實則是誤國!”

有樹葉隨山風飄落,在耶律德光和多倫眼前滑過。

多倫沒問世間三種人中,第三種人是哪一種人,他已知曉了答案,在他心中,耶律德光便是那種人。

而遠處,那位劍子已到了李從璟馬前,李從璟正從馬背上抽刀而起。

在與耶律德光所在高地相距十來裏的另一端,一老一少攀上一座山脊。老人須發花白,布衣爛衫,手持一卷書冊;少年人劍眉英目,背負竹簍,簍中有草藥幾許,草根上尚有泥土,他手握一柄采藥鋤,腰佩一柄三尺劍。

一老一少,目光同時望向道路上廝殺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