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十七)(第2/3頁)

段凝自然知道規矩,先謙遜一番,看看左右無人,忙從懷裏掏出一件小禮盒,塞給那宦官,親切地笑道:“承蒙公公高看,不勝榮幸,小小心意,還望公公不要嫌棄。”

那宦官毫不客氣將禮盒揣進兜裏,一片贊美之詞中,笑嘻嘻送段凝出了園門,彼此說定,日後定要多多“親近”才是。

出皇宮時,段凝回望了一眼雄偉壯闊的宮殿,眼眸裏盡是掩蓋不住的喜氣、笑意。迎上來的親信一見段凝這臉色,就知道他所謀之事已成,自然免不了一番溜須拍馬。段凝志得意滿的跨上馬,待離了大道,趾高氣昂的對親信道:“偽梁還在時,你家主子我就是朝堂重臣,眼下這世道雖然變了天,本座仍身居高位,你可知,為何當今陛下不僅不追究我之前領兵相拒的罪過,反而能容我步步高升?”

親信諂媚道:“大人的智慧,自然不是我們這些俗人能夠揣度的!”

段凝哼了一聲,高高在上道:“你們這些庸人自然不能揣度,但本大人不妨告訴你,你且聽好了!這世道雖然在變,但有些東西卻亙古如一,比如為人臣者,就得清楚知曉君意。君王好什麽,你就給什麽,如此你必能官運亨通。說得再明白些,君王需要剛強正直之士,那你就做一個直言敢諫的臣子,若是君王需要忠誠、心思玲瓏的臣子,那你就得會討君王歡心——這,就是為臣之道啊!”

所謂逢迎上意,不外如是。

在親信一片贊美、附和聲中,段凝春風滿面。

皇宮,熙和園。

劉氏依偎在李存勖身旁,正巧笑依依的和他一起觀看伶官們表演舞劇,兩人不時指指點點,笑聲不斷,更添舉杯換盞,其樂融融。世間權力的最巔峰處,也是人間享樂的極致處。

劉氏在伺候李存勖飲下一盞美酒後,突然哀嘆,變得不樂。李存勖不知其故,因問之。劉氏眨巴著美眸,既可憐又擔憂道:“今日李紹欽來宮裏拜見,未得陛下允許,臣妾私收了他的禮物,實在是擔心陛下處罰呢!”

李存勖哈哈大笑,“此乃小事,只要你開心,收些禮物算什麽,不必擔憂!”

劉氏並未因李存勖的寬慰之言,而改變神色,繼續幽幽道:“可臣妾一時不慎,還答應了段凝,為他求得泰寧節度使一職……陛下,臣妾死罪,臣妾這就去退了他的東西,不能讓他妨害了陛下的社稷大事!”

這是大事,李存勖卻仍舊不以為意,不僅如此,他甚至信誓旦旦道:“段凝是個忠臣、能臣,他任滑州留後的這段時日,為朝中進貢了不少珍奇、財貨,有功於社稷,就算沒有今日之事,朕也預備給他升官,今他既令愛妃高興,更該賞賜!泰寧節度使,朕看這個官職很適合他!”

“真的,陛下不怪罪臣妾?”劉氏“驚喜”起來。

李存勖大笑,摟著劉氏道:“朕於馬背上雙手取天下,這天下都是你我的,區區一個泰寧節度使,你想給誰便給誰,朕豈會為這點小事怪罪愛妃?”

劉氏頓時“受寵若驚”,連忙拜謝,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李存勖如今專寵劉氏,天下人皆知,然他初滅偽梁時,卻不是這般。朱友貞有一美妃郭氏,李存勖初見時便驚為天人,不但赦免了其死罪,還召她侍寢多日。但當這事為劉氏得知後,她醋意大發,搬出一套大道理,與李存勖好生爭論了一番。李存勖竟然覺得自己理虧,遂不再召幸郭氏,非但如此,在劉氏的強烈要求下,李存勖甚至將其遠放為尼。

正是因為此事,內外皆知劉氏乃厲害角色,遂爭先恐後巴結。段凝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自大唐滅梁以來,楚國派人入貢,吳國遣使入賀,岐國封表稱臣,李存勖因此志滿氣盈,遂整日外出遊獵、吃喝玩樂。劉氏擅長歌舞,李存勖本人也長於音律,兩人竟時常一起在宮中登台唱戲。

當下,李存勖和劉氏少不了一番耳鬢廝磨,鬧得熱鬧時,竟然丟下一幫唱戲的伶人,自去屋中顛鸞倒鳳去了。

幾日後,李存勖帶著劉氏外出狩獵,到了中牟縣。

李存勖每外出,常令銀槍效節軍隨行,這番也是如此。數千人馳騁於大地,免不了踐踏良田裏的莊稼。隨行的官員中,有一位是中牟縣令羅貫,他不忍百姓受災,因此上前勸諫李存勖,“陛下乃百姓之父母,緣何要踐踏百姓的莊稼呢?”

羅貫這番話說得很有技巧,雖是勸諫之言,卻沒有鋒刺,然而此時李存勖正在興頭上,哪裏容得了羅貫多嘴,壞他的興致?當即斥退羅貫,讓他滾回縣中,不必再隨行。

羅貫雖離開,李存勖的興致卻淡了,不久,他惱怒的對身邊的人道:“朕於馬背上憑雙手取得天下,使得四方來朝,誰敢不服?天下都是朕的,朕於其中縱橫奔馳,竟然還有人敢多嘴壞朕興致,實在是可惡!羅貫這廝,實在是不當人子,朕欲除此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