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北境邊城戰事烈,廟堂雲譎天下變(五)(第2/2頁)

李從璟微不可察點了點頭。

李紹城提起長刀,頭也不回的帶領部卒沖上了戰場。

血戰復血戰,將軍幾時還?

丁黑眼巴巴看著李從璟。李從璟一動不動。

良久,丁黑嘆了口氣,“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泰山崩而色不改,軍帥定力,丁黑萬不能及!”

李從璟笑了笑,沒有說話。

李紹城,李從璟之兄弟,自淇門結義,便屢屢為李從璟出生入死,每有苦戰,常奮軀在第一線。李紹城平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除卻軍事,甚少說話,身為百戰軍副帥,卻安靜本分得令人心酸。然對李從璟的軍令,向來一絲不苟執行,可以說百戰軍若無李紹城,李從璟無法將其掌握得如此牢靠,其也無法形成今日戰力。

李從璟是重情重義之人,對此焉能沒有感懷,對李紹城豈不分外珍視?若可能,李從璟也不願李紹城涉險。

然則,軍人征戰,多身不由己之時;戎馬沙場,盡九死一生之境。

生於當世,七尺之軀往往都不能自己做主,時代的大河中,沙粒一般渺小的個人,有多少資格去說傷別離?

君若生,攜手把酒言歡;君若亡,且堆一抔黃土。如是而已。

“非是我定力非常,不過是抱定一起馬革裹屍的底線罷了。”李從璟心中的這句話,並沒有說出來。

耶律敵刺親自沖鋒陷陣後,契丹攻勢逐漸壓制了唐軍,李紹城奔走各處,支援各部,一刻不得停歇,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唯一一次腳步稍頓,是扶著河堤吐了一口血,那短短的兩息時間,於他而言就是無比奢侈的休息時間。

但即便如此,李紹城也擋不住耶律敵刺了。

李從璟眼睜睜看著他一次次被包圍,又一次次殺出重圍,帶領部卒將面前的契丹軍士砍翻、擊退,聚集將士死戰,然後又被源源不斷沖上岸的契丹軍士壓制、圍困。

李從璟數不清李紹城從重圍中突出來幾次,也不知他還能如此突圍幾次。或許,下一次,他就會倒在途中,被人潮和刀浪淹沒,再也爬不起來,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

但李從璟不能動,至少現在不能。

“軍帥,李副帥支持不住了!”丁黑啞著嗓子喊。

李從璟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只是看著戰場,淡淡道:“本帥知道。”

丁黑:“……”。

李紹城死戰不退,因此白狼水南岸唐軍死戰不退。

李從璟忽然看向東方。大道上,一騎飛奔而歸。

李從璟聳然動容,轟然轉身,大步走下閣樓。丁黑等人相視一眼,立即跟上。

在府門前,李從璟碰上了從東而歸的騎士。

騎士滾落馬鞍,喜悅、興奮異常,“稟軍帥,李彥超將軍遣卑職回報:依照軍帥計策,大軍在遭遇耶律魯多騎兵後,郭威將軍佯作倉皇迎擊,交戰一陣,露出破綻退走,一路丟棄財貨,將契丹蠻賊引入李彥超將軍布置好的埋伏中。午時三刻,耶律魯多入圍,大軍群起而攻之,遂一舉破敵!現大軍已在火速回援途中,不時即歸!”

李從璟聽完軍報,直接翻身上馬,帶著百余護衛,向白狼水南岸奔去,“接應河岸同袍回撤!”

李紹城渾身已是多處受傷,很多傷口來不及包紮,血然盔甲。一日激戰,精力、體力消耗都甚巨,現又失血過多,李紹城直覺四肢乏力,腳步重如磐石。如此,當他最後一次陷入重圍之後,他已無力再帶部卒突出去。

身邊的契丹軍士越來越多,仿佛一眼看不到盡頭。李紹城知道,這些北方蠻子都將他鮮亮的甲胄看在眼裏,知道他是大將,因是即便死在他手裏的人不少,其他人仍舊前赴後繼。

後背再中一刀,李紹城無力的向前撲倒,卻以刀駐地,強撐著不肯倒下去。就在這麽一個空档,數名契丹軍士的馬刀向他斬下來,他已無力再去躲避、迎擊。

昂起頭,左臉上的長疤一如既往猙獰、冰冷,李紹城眼神有些恍惚。

契丹蠻賊的馬刀並沒能落在他身上。一騎飛奔而至,馬蹄揚起無數細沙,戰馬飛躍間,馬上騎士長槊飛舞,如影似魅,看似飄忽無力,實則每點到一個契丹蠻賊,都會叫他們命喪當場。

李從璟一把將李紹城從地上拉起,“二弟,我來了!”

“大哥!”

李從璟將李紹城交給丁黑護衛,自己在前方縱馬開道。丁黑將李紹城拉上馬背,吼道:“將軍,歸城!”

百騎入戰場,將契丹軍陣硬生生撕開一條縫隙,救起李紹城,轉了個彎,又沖殺出一條血路出陣,奔馳間竟然無人能擋。在他們出離契丹軍陣後,那撕開的空白地帶,才得以合攏。

百騎洶湧而來,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