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第2/3頁)

護邊擊賊,這大概是幽雲之地數十萬百姓,數十年來對王師、領兵將軍最深切的期盼了。然而數十年來,契丹時時寇邊,侵略邊地,殺人奪財,邊軍不能制。偶有契丹集結大軍南下,王師北上拒敵,也是一勝即歸,而王師歸則契丹又至,邊地數十年竟無寧日!

雖則李存勖英武蓋世,畢竟世道離亂,晉與梁爭雄中原尚且不及,又有多少精力顧及幽雲?古雲燕趙之地多壯士、亦多慷慨激昂之士,然幾十年來,無數熱血力壯心雄男兒,欲保家衛國擊賊護邊不可得,平白死於契丹鐵蹄之下,這其中的悲痛、淒涼、無奈、憤恨,怎麽不叫人聞之心塞、落淚?

李從璟疾步走下台階,一一扶起面前數人,又讓眾人起身,道:“各位父老,何至於此!護邊擊賊,邊軍固有之責也,發兵復地,固將士所為,今從璟忝為幽雲防禦使,焉能不舉刀兵、亮利劍,與契丹蠻賊、叛國逆子血戰?”

現站在李從璟面前的是位半百老者,胡須花白,頭發稀少,牙齒亦不全,他抓住李從璟扶著他的手,顫聲道:“將軍有為,我等相信!然則邊地數十年不平,百姓苦難深重,而王師不能絕。今見將軍及將軍麾下將士作戰驍勇,奮然武力,固知邊地安寧,我等望之有期矣!”

李從璟見老者雖破衣爛衫,卻精神抖擻,低頭相看時,發現老者手背有長疤,聳然動容,問:“老人家曾是邊軍?”

老者長嘆,眼神黯然,“年輕時欲擊蠻賊,意為邊軍,不曾被納入伍!”擡起手臂,“時值契丹入境,殺我鄉民,憤然舉犁擊之,此疤為那時所留!”神色復又激昂,“雖不為邊軍,亦曾殺賊衛國!”

腦海中浮現出那時老者憤而擊賊之相,李從璟油然而生一股敬佩,“老人家勇武,從璟感佩!”

老者道:“前時盧文進竊據州城,叛國事賊,我等每欲殺之泄憤而不可得,今將軍領王師至,聞將軍告民書,方知將軍乃我等邊地百姓之福音!我等盼王師,盼將軍,實已久矣!小人雖老,今日亦曾領兒孫隨王師擊叛賊!”

李從璟更加敬佩。

老者嘆息道:“我等祖居於此,世為漢人,絕不甘為蠻賊!今平州為將軍克復,小民鬥膽相問,何日復營州,何日出長城,何日叫契丹血債血償?”

李從璟神色一凜,肅然沉吟,後退一步,正色向面前千百百姓抱拳,道:“從璟雖年少,然此軀一日健在,便一日不止對契丹之兵!今,百戰、盧龍兩軍克復平州,非是終點,而是起點!日後我等不但要拱衛平州,還要越長城,克復營州,進而入草原,與契丹爭雄!此從璟與萬千將士、無數父老共勉之志!”

本已安靜下來的人群,再次激昂起來,人皆振臂而呼:“衛平州,越長城,復營州,入草原!”

及至千百人齊呼,聲震雲霄,回聲經久不絕。

李從璟背靠官衙,面對邊地百姓,扶刀而立,心緒激烈。

百姓陸續歸去後,李從璟肅立於官衙前,吹平州秋風,望邊地明月,默默無言。

方才老者最後那一問,一直回蕩在李從璟耳畔,叫他不能平靜。

王師何日復營州,何日出長城,何日叫契丹血債血償?

何日,何日,何日!

翌日,李從璟張榜告民,三日後將“公審”盧文進,並處斬。

盧文進不能留,既然要殺,便得讓他死得有價值,這個價值,自然是對李從璟而言。幽雲邊地,固有熱血報國之士,不乏意欲護邊擊賊之民,但也絕非缺少蠅營苟且、見利忘義之輩,李從璟今“公審”盧文進,殺之以震幽雲,是要立威,是要揚名,更是要告訴幽雲之內所有人,今有他李從璟坐鎮的幽雲,精忠報國之士優待,叛國事賊之人必死!往後的幽雲,是紅色的幽雲,是與契丹勢不兩立,決不允許灰色地帶存在的幽雲!

國仇面前,沒有妥協!

三日後,平州城萬人空巷,南門外人潮湧動,萬千平州百姓翹首以待。人群中設有高台,賊首盧文進及其從賊十數人,囚衣跪立。另一邊,杜千書在萬眾矚目中,念盧文進等罪狀書,聲如洪鐘,歷數罪狀,告之於天地。

念完,杜千書向李從璟一禮,“請斬國賊!”

三年前,契丹蠻賊入境劫掠,其軍至村外時,杜千書正讀聖賢書,於窗前親睹田中親人死於契丹馬刀之下,眼見村鎮毀滅契丹血腥之手!逃離小村時,他淚流滿滿,回身跪立而拜,對血與火中死難的親人立誓:今生必領王師殺國賊,滅契丹,報此血海深仇!

孤身入契丹三載,忍辱負重,如履薄冰,度日如年,而能知契丹國事。三年後,離契丹,歸幽雲,入軍府,獻計劃策,今,終得隨王師出義兵,擊賊誅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