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九)(第2/3頁)

平州城中百姓不少,李從璟深知民眾基礎的重要性,令部眾奔走相告,勸其助王師誅殺叛賊盧文進,並保證一旦王師占據城池,必不擾民,並宣讀撫民之策。此時,杜千書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勸百姓助王師伐逆時,他言道:“生生世世為漢人,今何背宗叛祖為蠻賊?”“盧文進不恤百姓,死戰累民,而王師惜之,不願縱火燒城,唯願速戰平叛賊!”在宣告撫民之策時,他又言道:“盧文進所征財物,王師盡數補償;盧文進所征而戰死之民夫,王師不究其責,以陣亡將士撫恤;王師克城,分平州之田,使男有所耕,女有所織!”最後他道:“大唐幽雲防禦使李從璟軍令:大軍進城,不擾一人,不取一物,違令者斬!”

亂世當道,無論王師亦或“亂軍”,攻城之後多是大掠財物,大搶女人,有些甚至會屠城。百戰軍向來軍紀嚴明,李從璟不擔心這個。另外,他坐鎮幽雲,雖有三萬雄師,可無法戰勝契丹十萬大軍,能依靠者唯邊境數十萬漢人,以其苦難、仇恨為誘引,導其相助王師,方有戰勝契丹一線之機。當此之時,行仁政,發義兵,不僅不能擾民,相反還要護民、助民。

一旦幽雲之地,能得出現“十萬青年十萬軍”之景象,則雖契丹國盛軍強,阿保機親領大軍南侵,李從璟絲毫不懼。

因是,杜千書這番話,並非滿口虛言,而是實在政策。

百戰軍將士眾多,此時不急於進巷激戰,其以一部防禦負隅頑抗之平州軍,另一部宣告杜千書的告民書,聲勢漸大。民居中不時有窗戶、門板打開一條縫隙,有膽大的百姓,甚至露出頭來看。

夕陽漸要落山,城外城內的光線暗淡下來,然而傍晚並未給平州帶來寧靜,反而叫坊市都噪雜起來。南門李彥超攻勢甚急,城墻、城門激戰慘烈,平州守軍已有防守不住之勢,城破已在一時半刻之間,聲勢傳到北門,無論是百戰軍將士,還是此地居民,心中都不會沒譜。

李從璟並不著急,因他知盧文進此時比他更急。便是盧文進抱定死戰到底、不求活命但求拼夠本的心態,面對愈發喧鬧的坊市和其中騷動的民眾,也不能不惶恐。一旦百戰軍的政治攻勢蓄積到一定程度,大軍再以可靠戰法展開巷戰,只要其稍有勝勢,坊市中的百姓必有不少采取行動,那才是讓盧文進和其步卒感到絕望的境遇。

幹木、火種、投擲物已經堆積在每一條街口,小山也似,百戰軍弓箭手占據高處,步卒在軍令引領下,開始做總攻準備。難得安靜半晌的北門,此時復又喧鬧起來。

就在百戰軍準備行動時,北門正中的大街上,走出來一群平州守軍。當先的一人身著顯眼的將甲,手中沒有兵刃,三四十歲的模樣,穩步向李從璟帥旗所在位置行來。人未近前,已有軍士前來相告:平州守將盧文進,請見李從璟。

李紹城、孟平等將,憤其迷宮戰給百戰軍平添傷亡,請殺之。李從璟沒有立即答應,決定先見見盧文進再說,示意前方將士讓開通道,讓盧文進前來。

盧文進穿過百戰軍軍陣,上城墻,至李從璟身前五步外停住,負手凝視李從璟半晌,道:“李將軍和百戰軍之名,早有耳聞,不曾想此番能有一戰。盧文進叛國、敗軍之將,能在死前與李將軍交手,雖死無憾。”

面前的男子面容堅毅而愁苦,李從璟在被對方打量時也在打量對方,淡淡問:“將軍意欲投降求生?”

盧文進道:“投降,不求生,但求死!”

“哦?”

“盧文進自知絕無生還之理,亦不奢求苟活。今日敗於李將軍之手,是李將軍棋高一著,盧文進雖求死戰而不能得。既如此,何必求活?”

“若不求活,贅言何意?”

“唯有一請。若李將軍仁慈,請讓士卒活命。殺將、叛國、降敵、死戰皆盧文進一人所為,將士聽命行事而已,望李將軍憐其性命,盧文進感激不盡!”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既有據城死戰之意,令我部卒傷亡甚多,焉能想降便降?你既憐惜士卒性命,願投降王師,先前又何必令其死戰?如此自相矛盾,誰能容你?”

李從璟指著平州城,憤然道:“平州城,數萬百姓,因你一念之差,死傷千百,城毀一半!”手臂擡高,“幽雲之地,數十萬百姓,在契丹馬蹄下家破人亡者十之七八,人人念王師平亂,而你竟然為虎作倀!”又指向南方,“中原無數仁人志士翹首以待,拒契丹,平邊地,封狼居胥!而你,生長於這片土地,受鄉土之恩而為人,不思盡忠報義,竟然背叛了它!盧文進,你置家國大義不顧,置數十萬百姓生死不顧,認賊作父,屠戮同族,手上沾滿父老鄉親之血!而今日,你竟求本帥讓那些劊子手,那些禽獸不如的東西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