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七)(第2/2頁)

作為州城,平州比之昌黎、襄平要雄偉得多,不過李從璟領軍以來,攻克的州城也不少,他並不缺乏攻打大城的經驗。在進入平州之前,昌黎、襄平之戰還未開打時,李從璟就已派遣哨探前往平州城查探情況,根據哨探帶回的消息,平州城中守軍的確只有三千余,其中有大半是早年跟隨盧文進殺李存矩叛唐的老卒。

初,因不滿李存矩驕橫,又兼莘縣會戰戰事慘烈,晉軍傷亡頗重,盧文進的士卒多不願趕去參戰。後其部將擅殺李存矩,盧文進無奈,只得帶領部卒叛晉。只是不曾想,回攻新洲,不克,轉攻武州,又不克,只得投奔契丹。阿保機自那時便命盧文進守衛平州。

無論盧文進投靠契丹處於何種目的,因其部將殺死李存勖之弟,此時他都不可能投降李從璟,於李從璟而言,平州他必須攻克,是以也不會跟盧文進啰嗦。

抵達平州後,李從璟隨即派遣郭威率領君子都前往帶方城,軍令:阻截帶方敵軍救援平州城。至於對樂浪、玄菟兩城的防範,因其距離稍遠,李從璟只是讓孫二牛廣布遊騎監視而已。

這回攻打平州,李從璟準備良久,百戰軍抵達幽州時,他給李存審的書信中也言明了此項行動,不出意料取得李存審支持。李存審坐鎮幽州這些年,未嘗沒有收復平州的想法,尤其平州守軍皆漢卒,更是別有滋味,然終因軍力不夠未能如願。此番是李從璟北上真正意義上的初戰,李存審沒有理由吝嗇,輜重和攻城器械的配置都很充足。

以萬人攻三千人,李從璟不認為這有任何難度。攻城前日夜,李從璟召集諸將分派攻城任務。

李彥超因不服之前未能在跟孟平較勁時占據上風,上來請戰:“末將願打頭陣,若不能克,提頭來見!”

孟平無意與李彥超爭個高低,卻不能不顧及百戰軍顏面,亦出列請戰,“末將請攻第一陣!”

攻堅戰不比其他,守軍天然占據優勢,頭陣時因守軍防禦器械俱都完好無損,士卒精神飽滿,所以往往意味著要碰硬骨頭,所受傷亡較之後陣要大上不少,且首功便能克城之戰畢竟少之又少,往往充當疲憊、削弱敵軍的角色,因此但凡攻城戰,除非穩操勝券或者立功心切,少有願帶部卒頭一個上陣的將領。

李彥超願爭頭陣,且不論他是為何,在戰場上僅憑這條就能讓李從璟滿意。盧龍軍戰力如何,其軍貌風紀如何,將領士卒又如何,因是李存審所領之軍,李從璟知其不會差,了解亦有一些,但卻並不深入。要掌控盧龍軍,需得下得卒心,上滿將意,此乃李從璟戰後之要務。

李從璟笑對李彥超道:“李將軍奮勇,盧龍軍敢戰,昌黎一戰已有表現,本帥心知肚明。現平州城近在眼前,決戰將啟,本帥耳邊猶存將軍當日‘旦夕可下’之豪言,每每思之莫不振奮,今李將軍既請頭陣,本帥斷然沒有拒絕之理。”

李彥超看似粗莽,出戰以來處處爭先,與孟平和百戰軍爭鋒相對,有不分出兩軍高下不罷休之態勢。然則李彥超其人李從璟尚知曉一些,不是魯莽之輩,否則李存審豈能放心讓他作為領軍將領,來配合李從璟征戰?如此想來,李彥超的舉動或許還有其他深意。

李從璟話說完,李彥超精神大振,正欲說什麽,李從璟已是接著道:“然百戰軍初臨幽雲,全軍上下求戰之心同樣分外迫切,明日平州之戰,百戰軍無呐喊助威之意,有與盧龍軍並肩作戰之心。既是如此,攻城一戰何須分先後,平州只三千守軍,我便南北夾擊,同時攻城,讓其首尾不能兼顧!”

“軍令:明日辰時,盧龍軍攻南門,百戰軍攻北門!”

說完,李從璟揮揮手,“諸位將軍若無異議,自去準備吧。”

眾將來之前對李從璟如何安排明日攻城順序,心中都有自己的盤算,李從璟如此安排明顯出乎大多數人意料,這些人面面相覷,與那些預料到李從璟會如此決定的將領,齊齊抱拳應道:“我等謹遵軍帥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