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棋至中盤局勢明,火中取栗生死局(四)(第2/2頁)

見李從璟有了認可之色,杜千書頓了頓,又繼續道:“在下入契丹三年,跟隨公主殿下兩年,對公主殿下也算有些了解,使節大人若是與公主殿下開誠布公,此事大有可為!”

“你認為此事有幾成把握?”李從璟進一步試探。

杜千書伸出兩只手,只彎曲了兩根大拇指,成竹在胸道:“至少八成。”

“何以如此有把握?說到底本使還是唐臣,耶律敏就這麽不介意我謀契丹的國?”李從璟問。

“國都要不是自己的了,談何謀國?若說謀國,那也是將國先謀進自己手裏再說。”杜千書笑著搖搖頭,然後認真的看向李從璟,“大人以為,公主此番為何偷偷溜出西樓,一路追著大軍西行?誠然,公主性子跳脫,玩鬧心也重,但在這種時候她真就只是為了跟來玩鬧一番?尋常家的小姐或許會如此,但帝王家的公主,行事豈會沒有前因後果,從小身處陰謀算計的漩渦中,耳濡目染之下,心思哪裏會簡單!公主此行,本就不是臨時起意之舉,她只怕早已打定了主意,便是大人不主動提及此事,只怕到了時候,公主也會主動跟大人商議此事——這,才是公主此番不顧風險,冒險西行的目的!”

李從璟聞言心中暗驚。

細想之下,杜千書的話絕對不是信口雌黃,而是可能無限接近事實!

若是果真如此,耶律敏是什麽時候盯上李從璟的,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開始相信李從璟能有可能幫她脫困,從而決心把寶壓在他身上的?

念及於此,李從璟暗暗汗顏。

李從璟正色問杜千書:“若是如此,阿保機可不是易與之輩,他會不會對這一切洞若觀火?”

“若非如此,恐怕也就沒有小民此行了。”杜千書肅然道,“小民此來,本就是奉了皇命,和阿保機心腹同行至此,準備強行請公主回去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那位千夫長去見耶律倍時,小民方迫不及待趕來見大人,就是希望大人速做決斷。否則,若是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只是阿保機千算萬算,不會料到小名雖身在草原,心卻在中原,他本以為我和大人有隙,覺得派小民來萬無一失,可偏偏他算錯了!”

李從璟表面上不動神色,心中已是波濤洶湧。

他從案桌後走出來,請杜千書在一旁坐下,認真執禮,嘆道:“先生忠肝義膽,胸有丘壑,讓在下佩服!此番若無先生,恐怕在下已危矣!若是漢人人人有先生這般赤子之心,區區契丹,何足掛齒?”

杜千書嘴角動了動,動容道:“小民在契丹這三年,無一日不念鄉親血海深仇,無一日不念一個讀書人的擔當,更無一日不念煌煌大唐!”似是想起這三年在契丹的種種遭遇和不易,杜千書眼眶通紅,竟似有淚要流下來。

一介漢人,孤身入契丹,卻能接做到耶律敏親隨的地步,更能如此洞察契丹形勢,這其中的艱辛和兇險,又豈是言語能說得清的?蘇武牧羊,不過是明哲保身而已,已經能讓千年之後的人都爭相傳誦,那眼前這個憑著一腔熱血,身負國仇家恨在敵國潛伏三年,最終能助王師破契丹的年輕人,他的豐碑又該如何書寫?

李從璟方才那句話說得不錯,若得人人如此,休說區區契丹,便是無論何時何地,面對再如何強大的敵人,漢人也能傲然屹立於東方,讓世界為之震顫!

念及之前對杜千書的誤會,李從璟心中愧疚萬分,有心為當日之事致歉。

“先生,之前多有唐突……”

杜千書一揮手,灑然道:“之前大人不知小民,小民不知大人,以當時情景,大人之行並不為過,又何必掛懷?大人血戰沙場,小民潛入敵境,都是為了大唐!有此大義在,那些小節又何足道哉!”

聞言,李從璟只覺得心潮不平。來自後世的他知道二十世紀那場漢人的災難,因而對杜千書的情懷就體會得更深一些。在那場人類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中,漢人能最終立於不敗之地,在犧牲了千萬同胞之後終於取得勝利,這其中有多少熱血和忠義之士付出了生命?

李從璟握住杜千書的手,一時間有很多話想說,但說出口,卻只有四個字,“為了大唐!”

杜千書用嘶啞的嗓音重重重復了一遍,“為了大唐!”

這兩個年輕人的手這一次相握,注定會成為一段留在青史上的傳奇,而此時東方兩個最大帝國之間的命運,也將因為這次握手而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