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八仙過海顯神通,天下大爭在我側(一)(第2/2頁)

沒過多久,他叫來負責募兵的官吏,這位所謂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是一位年過五十的老臣,不僅人老,資格也老,在朱溫還是梁王時就已經跟隨左右了,在朝中的威望足以讓他說一不二。但是此時,面對皇甫麟,兵部尚書只能彎著腰,弓著身子,露出恭敬的神色。

“募兵之事進展如何?”皇甫麟沒有刻意輕視他,卻也沒有刻意重視他的意思,語氣清淡問。

“皇甫將軍,老朽主持募兵之事以來,這幾日共計募兵兩萬零三百九十二人。”兵書尚書字字斟酌道,說到這裏仿佛是自己也意識道不妥,連忙補充道:“但個個都是青壯漢子,沒有一個老弱。這些人聽聞皇甫將軍主事之後,都主動要求參軍報國,跟隨皇甫將軍建功立業,戰意甚高!”

“兩萬人……”皇甫麟沉吟著。

兵部尚書見皇甫麟不表態,臉色立即黯淡下來,慌忙拱手道:“皇甫將軍,實不是老朽不出力,實在是……”

不等他說完,皇甫麟已經擺手,“兩萬人就兩萬人,有這些人守城,足夠讓十萬唐軍上不得城頭半步了!老尚書,你現在就立即打開府庫,調出兵甲,裝備這些新卒,另外每人先發三個月餉銀,但得告訴他們,唐軍不退,不準歸家!本將會另外安排人手,利用這幾天的時間,組織他們訓練,讓他們能立即投入守城戰鬥。”

說完,頓了頓,見兵部尚書一臉遲疑,皇甫麟提筆道:“老尚書放心,本將不會讓你為難,這些事我會馬上啟奏陛下,請陛下下旨到六部去。”寫完奏章,擡頭,見老尚書還弓著老腰站在面前,道:“老尚書可以下去了。”

兵部尚書這才拱手而退。

……

大軍紮營不久,接到先鋒李嗣源父子和李紹榮的軍報,李存勖看完之後叫來了郭崇韜,將軍報遞給郭崇韜,君臣兩人秉著燭火密談。

郭崇韜看完軍報,尋思著其中透露出來的深意,又見李存勖沒有著急表態,模棱兩可道:“先鋒大軍所到之處,少有戰事,沿途各城基本開城投降,縱有交戰,也是一舉而下,可見大軍突至,偽梁境內已是人心惶惶。各地偽梁官吏明哲保身,正好給了我們機會。陛下十五年東征西討,開疆擴土,屢戰屢勝所積累下來的大勢,看來已經足以讓天下英雄側目。這些時日,我大軍所過之處,也多有梁臣主動來降,看來此戰滅梁已是大勢所趨。”

郭崇韜這話說得半真不假,李存勖也沒那麽無聊到去逐句分析,“李嗣源父子的軍報,字裏行間無不在提及前線形勢詭異,不過在朕派了李紹榮趕過去之後,倒是沒了停留的意思,這些時日以來,進展也很是迅速。這回爭對李嗣源父子,特別是李從璟的奏請,愛卿有什麽看法?”

“李嗣源父子要我等注意河上梁軍動向,防止他們偷襲,這是老成之慮,應該加以考慮。依臣之見,可向河上方向廣布遊騎,來監視河上梁軍動向。”郭崇韜說。

“那麽李從璟的奏請呢?”李存勖並未打算給郭崇韜耍滑頭的機會,追問道。

郭崇韜斟酌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選擇直言,“李從璟請調百戰軍火速前往支援,雖然看似魯莽,但並非無的放矢。”

“哦?愛卿且細說。”

“李從璟自獨自領軍以來,向來都是帶百戰軍征戰,兵將熟悉,如臂指使,如此才能戰無不勝。河上與王彥章大戰,起初臣都不看好百戰軍能勝,心想只要不敗得太慘,能守住兵城即可。但是事情發展出乎意料,李從璟對他部將的熟悉,對各部戰力和隱藏潛力的把握,已經到了一個讓人驚嘆的地步。也正因為他調度得當,所以才有陣戰而勝王彥章的戰績。”

說到這,郭崇韜見李存勖臉色如常,便繼續道:“此番李嗣源父子為大軍先鋒,一路攻城拔寨,已經快要逼近大梁。滅國之戰,非同小可,孤軍深入,形勢莫測,沒有一支如臂指使的軍隊,很難應對各種情況。若是進而克梁都,為應對大戰,確實應該遣百戰軍前往,若是不進,陛下欲親攻梁都,則可大軍同往,而令李嗣源父子停止前行。”

李存勖沉吟不語。

郭崇韜一咬牙,道:“李嗣源父子,忠心可鑒,絕不會有二心,否則無異於自取滅亡!”

李存勖深深看了郭崇韜一眼。

“朕既遣李嗣源父子為先鋒,自然是信得過他們的!朕不是朱友貞,不會無故猜忌國家功臣,若無這點心胸,朕還爭什麽天下?”李存勖道,“傳令:百戰軍所部,立即動身,輕裝簡從,日夜兼程,支援先鋒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