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調兵遣將上賭桌,不成虎狼便為食(第2/3頁)

在段凝的軟硬兼施下,使臣終於承受不住,只得答應。

段凝這才滿意的笑了,對身邊心腹道:“將老弱悉數交給他,讓他帶回大梁去!我倒要看看,皇甫麟憑這些人,怎麽守城,怎麽勝唐軍,又怎麽跟我爭功!”

“軍帥英明!”心腹立即奉上馬屁一記。

最後段凝擺擺手,故作疲倦,“都下去吧,本帥連日與唐軍激戰,已經數日不曾合眼了,要歇息。”

眾人識趣的退下去。

不久之後,一群歌姬舞女進了段凝的大帳。

段凝的激戰,又開始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行樂需及時,莫待白了頭……”歌聲隱約從大帳傳出。

李從璟和李嗣源在曹州並未等來李存勖的大軍,而是等來了一份軍令。和軍令一起來的,還有一支人數五千的步卒先遣軍,這五千步卒,既不是百戰軍,也非李嗣源的部屬。

“臨行時陛下當面交代末將,來時定要與兩位將軍說清陛下旨意,這裏有詔書一封,二位將軍請看。”來人是李紹榮,他遞給李嗣源一張詔書。

李嗣源接過來展開,李從璟也湊過來看,但見上面寫著:“襲奪梁都的計策是當日朕與眾將反復商議之後定下的,乃權衡各方面因素之後,所定下之滅梁最佳策略,眼下爾部攻占曹州,不費一兵一卒,正說明此策乃是上佳之策。當此之時,你等當排除萬難,一鼓作氣直下梁都,萬不可在半路逗留,平白貽誤大好戰機,而使王師陷入危境。戴思遠雖有薄名,然其一介敗將,千余殘兵,如何抵抗朕之福將?百戰軍乃英勇善戰之師,總管乃百戰不殆之良將,從璟更常有奇計,有此三者,此戰必勝。望爾等勿作他念,當一往無前,朕為爾等保證後路!”

看完這封詔書,再看看一臉正色的李紹榮,李從璟和李嗣源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苦澀。

當日襲奪梁都的計劃,是李嗣源當先提出,李從璟附和的,現如今形勢一片大好,他倆卻突然提出要改變這個計劃,確實讓人難以接受。但非身在前線,又哪裏能夠體會到眼下戰局的兇險。大軍派出去的斥候,已經半日沒有回報過了,李從璟和李嗣源對前方城池的動靜一點底都沒有,面前看似一片坦途,但實則氣氛詭異得很。

但皇命之下,沒有二選,李從璟和李嗣源當即集結大軍,離開曹州,向南而行。因為李紹榮帶有步軍,所以大軍的速度稍稍有些下降。路上,李紹榮見李從璟和李嗣源一臉嚴肅,不怎麽說話,便笑著暖場:“此番南下,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梁軍設防不及,必能大勝。王師一路行來,沿途城池皆開門而降,可見我大唐深得人心,是民心所向。二位將軍虎父虎子,此番定能一舉功成,到時候名揚天下,青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啊,必定成就一樁美談!”

李嗣源勉強和李紹榮搭上幾句話,李從璟沉思不語。

斥候不回報也就罷了,連軍情處都沒有消息,此番,事情有些大了。

一處叢林中,隱藏有數百梁軍,這裏的樹林經過人為改造,布有帳篷,遮風擋雨,可做勉強作為營盤。忽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一隊馬軍馳到,戴思遠滾落馬鞍,大步行向林中,人未到而聲音先至:“河上有消息傳回來沒有?”

“劉道貴剛剛派人送回來消息,戴思遠已經應允了將軍的五千馬軍,現在正在趕來的路上。以馬軍的腳力,用不了多少時日便能到了!”有小校過來牽馬,並且稟報道。這名小校說著話,看到戴思遠風塵仆仆的樣子,不僅眼圈通紅。

此時的戴思遠,渾身衣袍殘缺不全,到處是血跡和刮痕,鐵甲也多有開裂之處,顯然是經過激烈的廝殺。他的臉早已不復往日的方正,眼眶黑腫,眼球深陷,顯然是多日未曾休息的緣故,只是這麽兩日的時間,臉上已滿是風霜之色,氣色差得像是老樹幹。

即便如此,走起路來仍舊是龍行虎步。

“百戰軍的探子還真是難殺,不僅會化妝,讓人難以分辨,還會鉆林子,滑溜溜的!”戴思遠的一個親衛喝了口水,清水從幹枯的嘴唇上淌下來,他罵罵咧咧道,“直娘賊,這方圓幾十裏的人煙,都讓我們給屠遍了,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幾歲孩童,一個都沒放過。就這樣,我就不信還有百戰軍探子成漏網之魚!這兩日真是殺人都殺的老子手軟了,他娘的!”

戴思遠環視眾將士一眼,他們對親衛的話反應不一,有木然的,有默然的,也有憤然的,他站起身,用嘶啞的喉嚨大聲道:“唐軍當前,亡國在即,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我們只有千人,要贏百戰軍,就不得不兵行險招!此戰之後,我等都是社稷功臣,必能封妻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