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李從璟取勢如棋,王彥章三日破敵(四)(第2/3頁)

“棋局如戰場,戰場如棋局,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混混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善弈者如善戰者,求之於勢,而不爭一時之利;天下征伐亦如棋盤對弈,勢至,則利歸,勢盡,則利散。此乃大爭之道,亦是在下取勝之道。”

李從璟說完這些,擺袖微笑道:“眼下棋局,如是而已。”

他鬥贏吳靖忠,包括今日自己不親上朝堂,而讓郭崇韜和任圜為爪牙,為他解決仇敵,行的也是取勢之道。以工部尚書和中門使為自己對付仇敵,這個勢,難道還不大嗎?

李從璟話畢,聽者反應不一。

任氏怔怔而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可到底明白沒明白,恐怕她自己這會兒也還弄不清楚;傳真撫須而笑,老而愈加有神的眼眸中,盡是不可言說之意。

但無論他們此時反應如何,起初都無不是震驚莫名。

就在大夥兒怔然楞然的時候,小丫鬟惜玉嘀咕了一句“公子這都說的什麽呀,我怎麽一個字都聽不懂!”逗得眾人大笑。

傳真搖頭晃腦道:“以棋局通戰局,以棋道通兵道。佛祖曾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菩薩應離一切相。施主相相通達,有相無相一念之間,可謂至矣!”

李從璟揶揄道:“大師,好精深的佛法啊!”

眾人相顧,齊聲發笑。

“今日幸會諸位小友,實在是難得,有棋不可無茶。”傳真回頭,對候著的小沙彌道:“速速拿茶具來,今日貧僧要與諸位小友清茶相交。”

小沙彌領命而去。

茶具上來,傳真要親自煮茶,任氏過意不去,出於對傳真的尊重,讓小丫鬟惜玉上前,接替了傳真,兩人在一旁忙活,留著李從璟和傳真說話。她行事自然,出於本心,因而並無窘態,落得自己與眾人俱都自在,只是她卻不知,如此做派,怎麽看都像是居家小媳婦兒了。

茶還未煮好,青衫男子第四次匯報:“吳靖忠落罪,當堂下獄;朝堂上群議樞密使人選,中門使郭崇韜,得群臣舉薦,已被陛下點為樞密使!”

這是第二道喜訊了。

扳倒了吳靖忠,也就意味著以他為代表的吳家勢力的終結。與郭崇韜競爭樞密使之位的對手張居翰,失去了吳家的支持,自然就爭不過郭崇韜,因是,樞密使之位落入郭崇韜手中。

今日扳倒吳靖忠,郭崇韜既是幫李從璟,也是幫他自己。而對於李從璟來說,郭崇韜這位師兄當任樞密使,好處甚大。

這也算是一套連環計了。

李從璟聞言,只是微笑從容,並沒太多神色變化,依舊和傳真笑談茶道佛道。

傳真卻不禁嘖嘖贊道:“施主身不在朝堂,但這朝堂之事,與施主息息相關者,卻是時聞奏報,一件不落。如此風采,世所罕見,當得當年公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神韻了!”

李從璟歉然道:“從璟俗人,今日又是廟堂大朝,本不欲以俗事玷汙大師耳根清凈,奈何大師約期在今朝,而從璟又不欲錯失與大師相會之機,幾番周折,成眼下之局,得罪之處,萬望大師莫怪。”

傳真擺手道:“世間事,無俗事,無非俗事,貧僧之耳,也非清凈嬌貴之耳,雨聲雨聲可入,國事天下事亦可入,與眾生無差別。至於擾不擾心,那是貧僧修道是否有得了。”

“大師得道高僧,從璟佩服。”李從璟誠意道。誠然,這世上有欺世盜名之輩,亦有憂國憂民真君子,佛門有慧明這樣的粗鄙之人,自然也會有傳真這樣真正的大師。

傳真不受李從璟的誇贊,反而看著他認真道:“方才與施主對弈時,無論是廟堂風向,還是佳人來側,施主皆不動聲色,只觀棋局,既得了棋外之事,也得了棋內之事,難得的是兩者並無互擾之嫌。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施主事來則應,事去心空,已得佛法精髓啊!”

“大師過獎。”

茶已煮好,眾人遂笑而飲茶。

此時,已至正午。

軍情處第五次匯報:“德勝城軍報,偽梁集結大軍,意欲北征。陛下與群臣議定征戰之事,現已定:擇日南征。得新任樞密使郭崇韜獻策,陛下定計,現已決定,大唐以軍帥領百戰軍戰,入河上為戰!”

如此大事,尤其是對李從璟有大益,但李從璟聽了,依舊不動聲色,只是揮手讓來人退下。不是他淡然超脫,而是這一切皆在他計劃之中。

這第三道喜訊,亦是連環計第三環。

扳倒吳靖忠,始有郭崇韜位至樞密使;郭崇韜為樞密使,方能讓百戰軍出戰河上。環環相扣,至此大局已定。

李從璟身不在朝堂,而朝堂大事盡在他手,這豈不是手握大勢?

任氏停住手上動作,悄悄看著李從璟,眼眸流出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