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為我王說天下(第2/3頁)

說到這裏,李從璟頓了頓,見李從璟撫須點頭,便接著說了下去。

“今,幸有陛下聖斷,家父奇襲鄆州得手,鄆州,偽梁東境咽喉之所在,據此城,得以使大唐兵鋒輻射齊地,進可威逼大梁(開封),退可保魏、相兩州,此誠兵家必爭之地;蒙陛下天威,臣僥幸謀得孟州,懷孟,膏腴之地,民富兵足,後有澤潞為援,前有黃河天塹,進退隨心,而一旦懷孟之軍渡過黃河,如陛下所言,一可直逼中原腹地,二可襲段凝十萬之軍後心,於偽梁而言,此不異於如芒在背。”

李存勖大點其頭,見李從璟看過來,示意他繼續。

李從璟繼續道:“當此之時,偽梁必不會坐失鄆、孟兩地不理,依臣之測,其復仇復地之軍,不日將會北征,或取鄆州,或攻孟州。而一旦偽梁之軍北上,則大戰驟起,唐、梁之間,此番不戰則已,戰,必牽一發而動全身,為決戰!”

“不錯,不錯,說得好!”李存勖拍手贊嘆,目光炯炯看著李從璟,“那依你之間,偽梁是攻鄆州可能性為大,還是攻孟州可能性為大,亦或兵發兩路?”

李從璟拱手拜道:“那要看,陛下想讓偽梁攻哪一路了。”

“哦?”李存勖眉頭輕動,這回是真有些驚異。

“如今大唐兵鋒日盛,勢如吞虎,睥睨天下,當此時,能為偽梁復仇奪地,堪此重任者,唯有一人。”李從璟緩緩道,“偽梁如若出兵,必用王彥章為將!”

“王彥章。”李存勖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若有深意,更夾雜著一絲淡淡的恨意。

昔年,李存勖征戰四方無往不利,與梁軍交戰時,唯獨對王彥章心存忌憚,嘗與人言:“此人可畏,當避其鋒芒。”不料王彥章聽了這話,對李存勖的評價卻是:“李亞子不過一鬥雞小兒,不足為懼。”

唐唐晉王,如今更是貴為天子,雖說李存勖本人因才華橫溢,喜好頗多,也好百戲,或許曾也以鬥雞為娛,但被王彥章說成是鬥雞小兒,加以蔑視,如何能不憤恨?

“偽梁用王彥章為將,又如何?”李存勖悠悠問道。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從璟也已入了狀態,神色激昂起來,雖盡力克制,然而霸氣卻掩蓋不住,他道:“若王師敗王彥章,則偽梁舉國大恐,再以偏師精銳奇襲,或自鄆州、或自孟州,不理段凝,直取大梁,則偽梁滅矣!”

孟州和鄆州的軍事意義,在地利,有此兩地,唐軍方可避過段凝河上大軍,有了奇襲的發揮余地。

李存勖神色一變,顯然為李從璟所勾畫的局面所動,但不時他又平靜下來,看著李從璟,微笑道:“那依你之見,何人可擋王彥章,何人可奇襲大梁?”

李從璟拜下身來,朗聲道:“臣請命,以百戰軍戰王彥章,助陛下取大梁!”

李存勖放在椅子上的手指猛然一動,他盯著頷首俯身的李從璟看了半晌,悠悠問了兩個字:“為何?”

“王彥章,當世名將,早已名動天下,雖為敵軍,不可輕視。大唐兵銳,陛下神勇,但敗王彥章非首要之務,首要之務,在滅梁。臣不敢言能敗王彥章,但能縛其一時,屆時,陛下一戰襲取大梁,則天下大定,王彥章不足為慮也!”李從璟如是道。

他的意思很明顯,敗王彥章只是說得好聽,做起來難上加難,便是李存勖親上,也不能說保證大勝;而此戰關鍵,不在敗王彥章,在於襲取大梁,大梁入大唐之手,則梁滅,也即,能敗王彥章固然好,不能敗,也無妨,拖住就行。

李存勖沉吟下來。

李從璟等了一會兒,不見李存勖表態,遂直言勸道:“偽梁據有中原之地,民多糧豐,不虞久戰;而大唐征戰數十年,東滅趙、燕,北據契丹,如今將士疲憊,不耐久戰,若是不能一戰奇襲滅梁,陛下大功,何日告成?”

滅趙、燕,並不是滅趙國和燕國,而是之前割據兩地的定州義武節度使,和鎮州武原節度使。

李從璟不知道,他請戰的這話,與李嗣源如出一轍。

李從璟此舉,乍看像是將百戰軍放在火上烤,因為他們要面對王彥章,但若將目光放得長遠,則並非弊大於利。志在何方,路便在何方,志向決定征途,李從璟練百戰軍,不是要其人數膨脹多快,而是要練精銳之軍。

李從璟深知,滅梁不意味著戰爭結束,相反,只是開局,五代十國,征戰不休,李從璟日後不知還要面對多少強有力的對手,而今,有王彥章這樣的陪練,他如何能不抓住?

錯過與王彥章這樣的當世軍事大家交手的機會,將會是李從璟永遠的損失。對手強,你才能越強,對手弱,你永遠無法進步。就如同要戰勝一個十人敵,你只要成為百人敵就可以了,而要戰勝千人敵,你就必須成為萬人敵。到底是成為百人敵,還是萬人敵,這個選擇並不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