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百戰軍都指揮使(第2/2頁)

聽到最後一句,再無所謂的軍士都是臉色一變。他們都是募兵制下的軍人,身為職業軍人,他們在何處,家屬便跟到哪裏。如今,他們的家屬就居住在淇門,李從璟要他們扛著旗幟去城中遊行,得了“魁首”旗自然榮耀無比,可要是得了“沒鳥”旗……

而且,沒有中間地帶,所有將士,不是“魁首”軍,就是“沒鳥”軍。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必須拼命!

說完,李從璟又大聲道:“你們可以抱怨,可以辱罵本使,甚至可以來找本使單練,但是你們必須接受這個計劃,因為,這是軍令!”

說著,李從璟眼神肅殺起來,“有不尊軍令者,殺無赦!”

李從璟話說完,有軍士忍不住嚷嚷道:“要是某實力軍中第一,可同都的人實力不濟,難道某也要陪著受罪?”

“難道你上了戰場,一個人就能殺盡千百敵軍?”李從璟冷冷道,“沒有同袍,你什麽都不是,甚至成不了一個真正的軍人!你要是心中不甘,那就幫你的同袍,好好訓練。因為他們,將成為你在戰場上的依靠,你們彼此將後背交給對方,你們將互相掌握著對方的性命,要麽同生,要麽共死!”

“還有問題嗎?”李從璟問道。

“沒有了!”

“好!那麽今日的訓練開始,成績決定明日誰是‘魁首’,誰又是‘沒鳥’。”李從璟道。

眾將士紛紛慘呼,而李從璟置若罔聞,走下點將台,離開了校場。

每個時代都有適合那個時代敵人和戰爭的軍人,也有他們的戰鬥方式,包括訓練方式。李從璟不是因為不熟悉後世的軍士訓練方法,所以不借用後世的經驗,而是那根本就不適合,因為後現代軍人和古代軍人,後現代戰爭與古代戰爭,以及社會土壤,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矛盾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他沒法照搬後世的軍事訓練套路。

李從璟後世看過不少小說,說主角穿越到古代,僅憑後現代的軍事訓練方法,就練就了一支無敵軍隊,還有更離奇的,只訓練單一兵種,便想憑此橫掃天下——那不過是貽笑大方罷了,除非你訓練的是紅軍。

而在這個時代,軍隊訓練本身就有它自己的一套方法,經過無數軍事大家的研究和改進,他們已經非常適合這個時代的戰爭和軍隊。

當然,近代的情況又不一樣,那時候的天朝軍事,已經明顯落後於世界大勢了。

李從璟要做的,不過是從大方面給與它刺激與掌控,而不是從細節上去改變它。

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對於古代軍事,以一個現代人高屋建瓴的視角,能改進和借鑒後世的地方也不是沒有。比如說,如果到了明清,發展火器就很好。

李從璟將鎮治搬到了軍營。他現階段主要任務是練兵,一應事務以軍營為核心,鎮治上的事情,放在軍營處理,能省卻不少路上的時間損耗。

比之軍營的事物,實則鎮治的事物更讓李從璟傷神。最核心的問題是,鎮治中的官吏都給王猛殺得差不多了,李從璟一時間去哪兒找合適的人來辦公。

因為這事,李從璟還給他老爹李嗣源帶了個信,讓他推薦點人過來。同時,他給自己兒時的夥伴和府裏的陪讀去信,讓他們都過來幫自己。那意思就是:弟兄們,哥現在混出頭了,你們都過來,大哥賞你們一個金光閃閃的飯碗!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還好,當時鎮治吏員好歹有兩個跑掉的,現在被李從璟找回來,就讓他們帶人幹一件事:招兵。

百戰軍還有一千人的空額編制,李從璟得趕緊給它填上,這可是實打實的戰力。

“依照將軍劃出的募兵標準,這十多天來,我等共招募軍士一百二十一人。這是名冊,請將軍過目。”和李從璟說話的是一個五十出頭的儒士,著一席青色長衫,完全是一個弱書生的模樣。當時李從璟看到他,就納悶當時他這副瘦弱的身板,是怎麽逃過王猛追殺的。

“十多天就招募了一百二十人?”李從璟有些意外,“是不是太少了點?”

王不器攏了攏衣袖,古板的臉上不見半分波動,“是一百二十一人。”

“……”李從璟強忍住把名冊丟他臉上的沖動,“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得想個法子。”

“河東連年征戰,能征的兵都征了。再者而言,民以食為天,這田地也要漢子伺候,要是糧食都沒得吃,還打什麽仗。所以強行征兵是不能考慮的。”王不器老神在在,完全是一副老者教育後輩的神態,“不過要補充兵源,法子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