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童年之路

這是當年《人與土地》展覽前,我特地回去童時工作的那片菜園。這條由鎮上開蘭路城隍廟旁拐向河堤的小路,我不知走過多少回。一別二十年,記憶中的印象已和眼前景象連不在一起了。這才使我覺察,童時為了推或拉那奇重無比的板車,吃奶的力氣全使盡了,哪有閑情細察沿途風光。最熟悉的空間竟然陌生到難以置信,這種感覺令我對家園有著永難袪除的內疚。我的攝影創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對故鄉的懺悔。

那天,我開車帶太太和六歲不到的兒子回老家。爸爸用腳踏車載著這位鮮少回來的孫子四處閑逛,這是我記憶中不曾有過的待遇。年紀越大的父親,臉上也越有笑容了,和我印象中的不苟言笑有很大差距。他和我很少對話,這輩子和孫子交談的次數可能多過於和兒子,父子之間仿佛永遠有道看不見也跨不過的鴻溝。

我和太太像是外地遊客來觀光似的,鎮上人家大多陌生,印象深刻的鄉親容顏,也不再從老街的過廊下出現了。這個鎮是我全然不認識的故鄉,菜園旁的那條溪流更是淤積到快與河堤等高了。往日每逢大水泛濫,菜園就會被一層礫石給蓋遍,光是撿這些石頭就是可怕的差事,撿的當下已經在擔心下次的犯水。

路,雖鋪上了柏油,但還是那麽窄。我請太太由河堤上替我拍張照片,這是我極少返鄉的一次留影。之後,就是母親與父親先後往生,趕回奔喪。童年的點點滴滴永遠鮮明,故鄉卻早已沒有我的痕跡,直到最近一次路過那片菜園,發現上面竟然蓋了一座“慈濟環保教育站”。身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一員,我只能說,因緣不可思議。

阮義忠走在童年之路,宜蘭縣頭城鎮,1987(袁瑤瑤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