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魏是這樣煉成的(第5/6頁)

北魏統一北方,是後來魏太武帝拓跋燾完成的。這之前的拓跋嗣,是個守成之主,他在位的時候,做得最多的就是修築北方長城,發展農業,優禮士大夫。尤其為了避免前人的悲劇,他的兒子拓跋燾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接受了正宗的漢族教育,聘請漢族大儒為他上課,他真心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出一個能夠一統北方的英主。最終他做到了,不過結果,或許出乎他的意料,他培養出來的,不是一個仁君,而是一個五胡十六國末年最恐怖的戰爭魔獸。

拓跋嗣過世於公元423年,他也是拓跋鮮卑歷史上之前少有的可以“善終”的帝王,之後13歲的拓跋燾繼承帝位,本來他並不為父親所喜,是因為以崔浩為首的一批漢臣力挺,才終保住了“繼承人”資格。少年時代的拓跋燾聰明英武,文武雙全,對北魏朝廷的漢族文臣也禮敬有加,因為拓跋燾的母親是漢人,這也使漢臣們對他大為認同,認定其將來是做明君的好材料,從此悉心培養。至於希望其將來登基後大行漢化,尊儒尚孔,引導鮮卑民族融入漢族文明的願望,那自是不言而喻的。

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他們培養出的,非但不是文質彬彬的好青年,卻是黃河以北最兇猛的戰爭怪獸。估計,他們連悔青腸子的時間都沒有——後來全被拓跋燾幹掉了。

五胡十六國猛獸不少,拓跋燾成就最高,原因不在於他勇猛,而是他智商最高,所以,他完成了之前猛人猛獸們都沒做完的事情——終結五胡十六國時代。

第一步,就是先拿北方柔然開刀。

柔然盤踞漠北,多年來騷擾北方邊境,五胡十六國,鮮卑匈奴多少代帝王,全拿這支草原天驕沒法子。14歲的拓跋燾卻不信邪,鐵了心要和柔然開戰,消息傳出來就炸了鍋,除了大臣崔浩外,朝臣們都說不行,原因很簡單,第一是讓人家打怕了,第二是傾國之力北征,南方各國打進來咋辦?

拓跋燾卻下了決心:柔然不除,後方難平,統一北方就無從談起。再說,咱鮮卑鐵騎也是從草原上下來的,怕他個鳥。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鮮卑五路大軍齊發,柔然也齊集舉國精銳,兩家在草原上殺得昏天黑地,最危險的時刻,拓跋燾中軍陷入柔然人重圍,拓跋燾毫無懼色,身先士卒沖上去猛砍,直殺得敵人血流成河,柔然可汗嚇得拔馬狂逃,幾十萬柔然精銳全線崩盤。經此一戰,肆虐中國北方數十年的柔然民族實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14歲的拓跋燾縱馬草原,用血淋淋的馬刀昭示天下:我,才是北方的真正主人。

不知道柔然是誰?不要緊,東歐歷史上有個部落叫阿瓦爾,在公元六七世紀,他們橫行歐洲草原,戰無不勝,幾乎滅掉了西方最強大的東羅馬帝國。他們,就是柔然人的後代,被北魏擊敗後西遷到那裏的,卻把歐洲一幹“歷史強國”修理個稀裏嘩啦,蒙古高原,真是自古多人才啊。

14歲的拓跋燾,在四面環鄰強敵的情形下,敢和這等對手先開戰並打贏,真有膽!

柔然歇菜了,盤踞關西的匈奴赫連夏國也做了下酒菜,匈奴人很有自知之明,見拓跋燾來攻,趕快來了個堅壁清野,知道你強悍,不出來和你打還不行嗎?拓跋燾鬼,先派老弱病殘在夏國重鎮統萬城前示弱,匈奴人腦袋發熱追了出來,鮮卑精兵從山谷裏齊殺出,砍瓜切菜般把匈奴人收拾了幹凈。這一戰,拓跋燾繼續發揚猛獸作風,帶頭上去砍人,被人家一箭射倒,差點“為國捐軀”,拓跋燾不愧為猛獸,眼皮不眨巴一下,忍著傷繼續沖鋒,匈奴人傻了,這是什麽怪物啊!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敵人崩潰,破城,全殲,盡收關中地。

接著,拓跋燾連血都不帶擦一下,掉轉刀鋒,再擊柔然,經過兩輪毀滅性打擊,柔然終於把眼淚一抹,西逃!柔然部落陸陸續續向西方遙遠的土地遷移,從此再難對中原形成威脅,當然,羅馬人倒黴了(這是後話)。

拓跋燾馬不停蹄,接著又拿另兩個北方大國——漢人馮弘的北燕與匈奴人沮渠牧健的北涼開刀。此時北方,幾位猛人敗的敗,死的死,剩下的全是些小魚小蝦的角色,誰能擋住鮮卑精兵呢?北燕玩完了,北涼崩潰了,然後是盧水胡人蓋吳和西域焉耆。至公元450年,拓跋燾少年起兵,經過27年南征北討,終奠定了一個一統北方,擁有今天遼東、中原、陜甘青海甚至西域東部的龐大帝國——北魏,也鼎定了南北朝百年對峙的大格局。這份功業,在五胡十六國紛亂爭霸的舞台上,前無古人。

做到這一切,只因一個原因——軍事天才!

拓跋燾用兵,怎一個“猛”字了得,每次打仗都第一個上去砍人,他的部將,也被他訓練得勇猛好殺,強悍無人匹敵。更重要的是,拓跋燾自小受漢儒教育長大,寬仁孝友一樣沒學著,漢家兵書的奇謀韜略卻爛熟於心,運用自如。這樣有勇有謀的統帥,誰人能勝!這樣的猛獸,說他是插了翅膀的老虎都不夠,活脫脫一條西方神話裏攻無不克的噴火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