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鄭莊公緣何“小霸”(第3/4頁)

從周桓王這次動兵看,他更是想不自信都難。這次周軍陣容非常強大,由周桓王親自統領的中軍,由蔡衛兩國組成的左軍,由陳國組成的右軍,三大諸侯國壓箱底的精銳部隊全來了,又有名正言順的“討伐叛逆”旗號。天子統帥的“禦駕親征”,天時地利人和似乎全占了。鄭莊公這邊就慘淡多了,他的兩個小弟齊國、魯國說什麽也不敢背“和天子作戰”的罪名,幹脆閃在一邊看風景。鄭莊公能動用的,也就是鄭國本國的軍隊,雖然戰鬥力彪悍,可一是以諸侯的身份對抗天子,“道義”上就輸了半截;二是軍隊數量遠遠不如對手;三是軍隊被三面夾擊,地利上更吃虧。各種勝利條件,貌似樣樣都不占。

但殺氣騰騰的周桓王不知道,如當年鄭莊公的親弟弟公叔段一樣,他這次也一樣落到鄭莊公的套子裏了,開始的軟弱、退讓、裝傻充愣,為的就是如今的致命一擊。因為久經戰陣的鄭莊公,早已經從此戰的種種不利局面下,找到了屬於他的唯一制勝機會,那就是周軍人太多。

這時候的周王室,直接隸屬於自己的部隊並不多。主要的軍隊,都是來自忠實於自己的各個諸侯國。人數雖然多,卻是魚龍混雜,真個是來自五湖四海,且不論政令不統一,相互間互相不統屬,打起仗來配合不利等弱點,就是各個帶兵者之間,那也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毛病。比如給周桓王擔任右軍的陳國軍隊,其國內本身就在鬧災荒,也就是陳國國君想表忠心,充大頭要打這一仗,士兵們全都在惦記著老家的妻兒老小呢。至於蔡國和衛國,本身國力就弱小得很,軍隊戰鬥力也差,鬧哄哄地跟著來,無非是想占點便宜而已。可便宜哪裏有這麽好占?這種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有一家崩潰,很可能就導致全線崩潰。更要命的卻是周桓王本人,天子禦駕親征,固然能提升士氣,但關鍵還要看這位天子的水平如何。像周桓王這種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沙場菜鳥,臨陣指揮是不靠譜的,就算能暫時鼓舞起士氣來,這士氣也好比充氣的皮球,稍微有個疏漏,泄氣比打氣要快得多。

這些毛病,如果碰到一個一般的對手,都不算是毛病,但是要碰上個不一般的對手,就是大毛病。不幸的是,周桓王碰上的鄭莊公,就是一個不一般的對手。面對七拼八湊的周桓王“天子師”,鄭莊公一眼找到了制勝的關鍵點:要砸破面前這個“大皮球”,就要給他撒氣。

撒氣的辦法,就是打周軍左中右三軍的結合部。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的討伐大軍,與鄭國軍隊在繻葛(今河南長葛縣)開打了。戰鬥爆發後,鄭莊公先以左右軍搖動大旗,喊殺聲如雷,卻並不發動中路進攻。相反,鄭莊公精銳部隊火速出擊,先揍擔任右軍的陳國軍隊。事實果如鄭莊公所料,陳國軍隊確實不經打,一打就垮,一垮就亂,稀裏嘩啦的一亂,周桓王的右軍瞬間崩潰了。還沒等周桓王緩過神來,蔡國和衛國的軍隊連招呼都不打,趕快撒丫子溜號逃命。剛打了幾個回合,周桓王的左右兩軍就跑了個精光,只把周桓王的中軍扔在了戰場上。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鄭莊公合圍,總攻。鄭軍兵分三路,向周桓王發起了奮勇沖鋒,拿著天子當土匪打。孤軍奮戰的周軍節節敗退,眼看著打敗鄭莊公沒戲,還是跑路要緊吧。在求生的欲望下,周桓王集結殘部,拼死突圍,總算殺開了一條血路。可就在這時候,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鄭莊公的部將祝聃殺得性起,率領部隊身先士卒追殺周軍,打得周軍節節敗退不說,竟殺到了周桓王的身邊,和周桓王來了個“零距離接觸”。大概是見到天子太高興了,祝聃興奮地彎弓搭箭,“刷”地一下,居然一箭射傷了周桓王的肩膀。

這就玩大了。

東周時期,天子是萬金之軀,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碰一根頭發都不行。可周桓王這位天子,被打得丟盔卸甲不說,“萬金之軀”也讓人家射了個窟窿,實在是沒面子到了極點。

沒面子的結果,就是周桓王豁出去了,忍著痛咬牙指揮,終於沖出了鄭莊公的包圍圈,撿了條命回來。當然,也是因為鄭莊公下了命令,說:“我們作戰是被迫自衛的,怎麽還能欺負天子呢?”見好就收讓開了一條路,不然十個周桓王,恐怕也要陷在裏面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繻葛之戰,就這樣以周桓王大敗,鄭莊公大勝而結束。這場戰爭的意義是深遠的,周桓王方面當然是賠大了,其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周王室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大折損。本來想牛氣一把,結果卻丟盡了面子。鄭莊公方面則賺了個盆滿缽滿。小小的諸侯,以下犯上打敗了天子的軍隊,這還了得?此戰之後,鄭莊公鞏固了其在諸侯中間的獨大地位,不久後又率軍幫助齊國打敗了北戎的進犯。“鄭莊公小霸”的局面,也就這麽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