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問計寧壽(二)

他在推動洋務方面,在任職兩江總督期間發展海運、支持江南制造局造艦及提議各兵工廠生產專門化。然而,他又反對采煤及發展鐵路,其中反對發展鐵路的原因是擔心鐵路會令挑夫和大運河的船家失業。

這算是保守改良派,“鐵路的事兒,我是絕不能同意不辦的,劉坤一是以前留下來的老臣,他所擔心的事兒不能算錯,但是我也不樂意為了不讓大運河的那些漕幫船家失業,而在兩江地帶停辦鐵路,上海松江的鐵路已經算是國內第二條鐵路了,可如今呢?兩江有多少鐵路?若不是看在他在軍務整頓上還有建樹,他是當不了這個兩江總督的。”

皇帝連忙說道,“親爸爸所言甚是,所幸親爸爸之前就定下旨意,總督不可幹涉地方各省政務,尤其不能夠直接命令地方建設,故此,有鐵道部在京中調度指揮,各省巡撫藩台在地方建設,鐵路的事兒,不會因為劉坤一的一己之見而有所阻攔的。”

“兩江這裏,如今算不得多少重要。”太後悠然說道,“兩廣浙閩山東和直隸,都比這兩江要發展的更好些,劉坤一若是再不奮起直追,只怕就要被這些省份甩腦後去了,我也只是看在曾國藩的份上,對著這些老臣優渥待之罷了,再不好好幹。”她彈了彈護甲,“皇帝應該心裏有數。”

劉坤一自然是不好入軍機處當差了,皇帝連忙稱是,“十月的時候既然要辦萬國大會,兒子會下旨,讓各總督悉數進京述職,到時候當面有些話,好說一些,免得旨意下去,他們倒是覺得不痛不癢。”

“這倒罷了,這些總督都是一方諸侯,拿著中樞的命令不當回事,也是尋常。”太後笑道,“不過如今倒也無妨,大家若是都一門心思的要發展經濟,也不會有什麽別的心思出來。”

“是,還請親爸爸繼續說下去,兒子聽著有意思呢。”皇帝欽佩地說道,“親爸爸不出寧壽宮,卻是知道天下事。”

“什麽知道天下事,無非也就是知道這些人的利弊罷了。”皇太後笑道,“人盡其才就是最好,把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肅順這個人,才幹是有的,但是桀驁不馴,且看不起旁人,這原本也罷了,畢竟他是文宗朝的老臣子,如今的這些軍機大臣,那個不是他昔日地下看不起的小角色,這樣的人也不好入軍機,還是就在都察院折騰人最好。”

肅順已經在都察院呆了差不多整整十年,十年之內功績極大,不知道抓了多少官員,世人都覺得肅順應該早點重新拜相,再入軍機處,這樣的話,大家夥不至於聽到都察院就聞之色變,再者要不就讓肅順趕緊回家養老,如今都七十多歲,可以致仕了!可沒想到他就牢牢占據著都察院,這也算是另外一個閻王了。

“王文韶是老臣,而且性子和緩,不會得罪人,也知兵,倒是不錯,不過好像在直隸總督上都當著撒手掌櫃呢?”太後說道,“北洋水師都被李鴻章給管走了,這倒也沒什麽,李鴻章管的不錯,可在其位謀其政,這一節倒是要注意著。”

“李鴻藻也是老幹部了。”太後說道,皇帝這時候屏氣聚精會神起來,“三朝老臣,兩代帝師,資歷閱歷是絕對夠了,而且道德文章極好,又是給皇帝你授書的,論理應該早就入閣,可之前因為被恭親王的事兒連累了,又兩次丁憂,就給耽誤了下來,無論如何是要給李鴻藻這個體面的。”皇太後說了這麽一會,倒是有些渴了,守在邊上的李蓮英捧了蜜水上來,太後呷了一口,“論理,我也不該多說什麽,畢竟你這個師傅,也是我定的,只是我還是那句話,李鴻藻入閣沒話說,只要,他知道事情輕重,別做攔著洋務大計的事兒。”

皇帝點頭,“這件事兒,兒子也和李師傅說過,李師傅倒也不是什麽迂腐之人,洋務三十年,誰還不知道這洋務如何振奮國家?親爸爸時常說,事實勝於雄辯,李師傅縱然是再固執,也不會不知道,洋務的好處。他只是覺得,不能夠廢了五千年來的道德文章。”

“本來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太後說道,她的眼神一閃,“李鴻藻的觀點也不能算全錯。”

“親爸爸明見萬裏。”光緒皇帝說道,“兒子以為,就算是李師傅入軍機處,兒子也知道輕重,不會把事關重大的差事交給李師傅。”

太後顯然是知道皇帝要什麽,皇帝也說了自己想說的話,他到底是想要李鴻藻入軍機的,“軍機處舉薦的幾個人各有利弊。”太後笑道,“都還不錯,也都有不足之處,你看著選就是了。”

皇帝又請太後聖裁,太後這時候卻是不肯了,“你自己拿主意,我就是參謀參謀。”

皇帝見到太後執意不肯,於是也知道說道,“兒子以為,那就選剛毅、王文韶和李師傅三人入軍機處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