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一波又起(一)

到了正月剛滿,河水解凍萬物復蘇的時候,愛德華也要出發啟程回國了,這一來中國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對於中英關系來說,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

首先是英國人現在擺在外面最先進的軍艦技術代表之物:七千噸的鐵甲艦,原來合同上是要求只是七千噸的排水量,但是後來通過不斷的加價,終於把排水量加到了八千五百噸,這樣的噸位,雖然比不上英國人剛剛入海使用的“英弗萊息白號”——這艘軍艦的排水量到了舉世震驚的一萬一千八百八十噸,但足以傲視群雄了。

合同上約定的主炮更是驚人,16英寸(406毫米)巨炮乃是目前最大的,4門巨無霸火炮分裝於軍艦中部2座雙聯船面旋台式炮塔內。

所謂船面旋台,就是用裝甲圍成圓形的炮台,頂上鋪設平甲,類似鋼鐵的“罐頭”,“罐頭”裏面安裝火炮。炮台下方裝有一套復雜的旋轉機構,通過轉動整個炮台,從而讓炮台裏的火炮可以四面射擊。其基本特點就是炮隨台動,即火炮本身不動,隨著炮台轉動而動。

唯一的缺點大約就是因為船身過大過重,所以馬力不夠,較之德國訂購的七千噸軍艦,馬力大約差了一千左右,航速德國七千噸軍艦均為15.4節,而英國這艘八千五百噸排水量的軍艦只有14.75節。

而“英弗萊息白號”的數據可比這艘要好看多了,當然,英國人是不可能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賣的,就像後世之中的俄羅斯,絕不會把自己最核心的軍火設備賣給中國人,但是根據軍艦建造的各處船廠奏報來看,這個技術也足夠中國人消化好幾年了,這還是建立在花了大價錢從德國人處學軍艦技術的前提之下呢。

所以這艘英國人處買的八千五百噸用通俗的話來說,皮厚抗揍速度不快,當然這個不快也只是和七千噸的鐵甲艦來比較不夠快,但是在諸國海軍比較上,也是屬於領先的地位了。

第二,算是英國不甚滿意的事情,那就是石達開等人的歸屬問題,雙方就此事進行了拉鋸式的談判,中國人除了那一天慈禧對著愛德華承認過和石達開有關系之外,任何場合任何人都矢口否認和石達開等叛亂份子存在著任何聯系,最後雙方達成密約:石達開等人向英國的印度總督稱臣,孟加拉國向印度總督繳納名義上的稅務,孟加拉國成為自治的土邦,中國禁止向孟加拉國提供軍火等物資。英國人派遣不超過十名的關稅監督代表駐紮在緬甸和孟加拉國的邊境。這一條原本的協議是“關稅代表享有不超過一百人的士兵指揮權。”慈禧太後原本是無可無不可,沒想到緬甸的使節前往理藩院哭訴,又拿了一箱最好的翡翠進獻給太後,太後最是喜歡翡翠,自然笑納,並授意總理衙門將條約改掉,並不許關稅代表有幹涉緬甸地方之主權的嫌疑行為存在。

這樣的協議也不知道是誰得了便宜?若是說主權來說,中國未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都向印度總督稱臣了,如何還算得上是中國人派出去幹擾印度統治的?這些年來,花在石達開人身上的錢,別人不知,寶鋆是最清楚的,最後就換了這樣的局面來,未免實在是不值,按照寶鋆的想法,“起碼印度也要占了一半來才算是回本!”

但是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這裏又虧了許多,恒河流域稻米一年三熟,天氣炎熱,降雨極多,種植水稻收獲頗豐,但是如今一朝被石達開等人正式奪走,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實在是不甘,但外交大臣等人復又一想,印度此地太平,就是極好,英國人也不差幾顆稻米吃吃,若是石達開等人老實本分,默認這些人在此地也是無妨,這個角度來說,似乎英國承認了既成事實,又是中國賺到了。

第三個自然是意外的驚喜,“克什米爾”這個地方雖然劃了一半的土地給俄羅斯,但南邊一大塊土地被英國人收入囊中,這樣的話前往阿富汗更為方面,要知道印度西南占據了通往阿富汗必經之路的土邦王公們實力還是頗強的,如非必要,英國人更喜歡用經濟滲透的法子來征服殖民地的一起,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來摧毀一切。

克什米爾的領土分一部分給英國人,當然可以理解成中國人為了從蘇伊士運河之中扣押的軍艦脫身而付出的代價,巴紮利認為這是中國人為了讓英國人不再就蘇伊士運的股份問題糾纏而一並給予的代價,但是愛德華不怎麽認為,他禁止就蘇伊士運河的股份問題再和中國人進行談判,如果巴紮利不是具備良好素養的高學歷人士,他一定會和倫敦的那些三流小報一樣,認為愛德華被東方的太後迷住了心思,就連自己國家的利益都不顧及了。

蘇伊士運河股份問題暫時被愛德華壓了下來,這令人十分不解,巴紮利有些疑惑,但是還是遵循了愛德華的命令,這絕對是成功的一年,三件事情達成了,一件事情被暫時凍結擱置,還包含了大大小小許多別的協議,比如投資建廠商貿稅率人員往來等等一些列的條約,《泰晤士報》甚至在頭版頭條驚嘆:“中國人向我們敞開了前往未有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