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英烈長存(二)

“謝恩!”

“萬歲!”場內一片嗡嗡聲,不少人臉上露出了又激動又感傷的神色,有個壯漢眼圈都紅了,那個湖南鄉下來的老婦人聽不懂這些話,那個兒子也是懵懂的很,這時候卻也不敢多問,只見奇怪地見得身邊的有些人忍不住悄無聲息地哭了出來。

園內禮樂聲悠揚響起,原本寫著“靜宜園”被紅綢布遮住的牌匾刷的一聲露出了真容。“敕建忠烈祠”左下角一個方方的印璽,“慈禧皇太後之寶”,原來是皇太後禦筆,左右兩邊側門上掛“千秋”、“萬古”四字,亦是慈禧禦筆。

皇太後點點頭,和同治皇帝攜手進了宮門,禮部官員連忙叫候在廣場上的眾人次第進入,兩邊古柏蒼蒼,又有僧道尼等一百人候在兩旁,見到禦駕前來,跪下山呼不提,一路慢行到正殿,拾級而上,見到原本的勤政殿已經大變模樣,拆了兩處偏殿暖閣闊做正殿,再往外拓展了十多米,規制接近了太和殿。

進到內殿,擡頭原本寫著“勤政親賢”的匾額也被撤下,換成了“英烈長存”四個大字,乃是前軍機領班大臣,壽陽相國祁雋澡所書,兩邊金絲楠木立柱上的幾幅對聯乃是賈幀、周祖培幾位大學士分別寫就。當中的寶座已經被撤下,換成了一個神主牌位,可那神主牌位上面未曾書寫一個名字,雕花明漆之中空蕩蕩地宛如白板,除了負責此處營造事宜的安德海,和早已候在此處的醇郡王之外,跟著太後皇帝二人進入正殿的禮部兵部兩位尚書對視一眼,均是驚訝無比。

雖然皇太後在之前未曾就此事大張旗鼓操辦,但誰人不知太後要將靜宜園改成祭奠忠烈之處,恭親王自然是無可無不可,蓋因如此,反而能裁撤一處三山五園,省下不少費用,可今個這神主牌位居然是空的……太後這意思?

太後無暇去揣測別人的想法,見到牌位,左右掃視,果見無數密密麻麻的名字,未等皇太後發話,皇帝就已經轉向左邊,仔細地看了起來,“長沙之戰。”皇帝嘴裏默念,看著長沙之戰以上刻在墻壁上的犧牲士兵名字已經供奉在供桌上的將領官員名單,如此密密麻麻的一大群名字,皇帝一眼望去,如此這番,已經是數不可數,同治皇帝悚然而驚,連忙轉頭,發聲詢問,“皇額娘,這都是陣亡將士?”

“是。”皇太後走了過來,“陳孚恩,你向皇上介紹一番。”

“是。”陳孚恩答道,“皇上,這忠烈祠是供奉鹹豐元年以來平息叛亂、抵禦外敵,為國捐軀而犧牲陣亡的官民將領士卒,所祭祀對象乃是太平軍叛亂、撚軍叛亂,和英法之戰之中犧牲人,自鹹豐十一年母後皇太後垂簾起來,就已經下詔令兵部收集名單,但凡只有有確切的名字,均需鐫刻在忠烈祠之中,無論是否在旗,無論何等身份,無論何人,為國捐軀,即在忠烈祠有一席之地,若非為國捐軀者,但凡將軍都統總督,都不得入忠烈祠享後人香火。”

“正是。”全慶繼續說道,“太後娘娘聖心寬仁,在犧牲之地再立忠烈祠祭祀或附祀關帝及城隍廟,凡是因公陣亡之將士或文官、義勇百姓,均可按籍入祀其內。如八旗二品以上官員,合五十人一龕,位祀正中,士官兵則百人或數十人一位,分列兩旁,不因爵位高低而除此之外,更是要求禮部查看歷代禮儀,定下忠烈祠祭祀規矩,每年春秋兩次公祭,春在清明,秋在重陽節左右,春由皇帝或者皇太後親自主持祭奠,秋日遣親貴大臣代為祭祀。各軍民可隨時前來上香祭奠,春秋大祭奠由陣亡軍民官員家人陪祭。”

“祭奠禮儀,皇上皇太後上香,禮部尚書讀祭文,兵部尚書行跪拜禮,親王大臣供奉香案。”全慶說到這裏,眼角不自覺地抖動了一下,關於此事,禮部已然和皇太後打了好幾次擂台,皇太後之前的意思是禮儀需鄭重,皇帝可跪,如此又是軒然大波,皇帝除祭拜天地或者祭拜祖宗、跪拜皇太後之外,任何時候都是不用跪的,全慶以“於禮不合,不合禮數”勸諫了幾次,慈禧太後又垂詢再三,如此才讓步。

“如此可彰顯國朝善待為國捐軀烈士之意。”全慶說完了話,同治皇帝似懂非懂,面向皇太後,“皇額娘,如此雖然極好,可倒底是路途遙遠,臂如這遠在長沙的人,如何能年年北上?”

“軍機已命各地官府提供車馬船之供給,必然是無妨的。”陳孚恩解釋道,同治皇帝若有所思地點頭,“各處驛站也需接待。”

醇郡王看著天色不早,便出言提醒,“時候差不多了,還請皇太後、皇上開始吧。”

慈禧點點頭,醇郡王朝著安德海說了幾句話,安德海小跑出去,扇扇殿門次第打開,晌午和煦的陽光照耀入殿,光怪陸離。